第三十六章 传奇留香

    第三十六章 传奇留香 (第2/3页)

仅通信件,却见不到真人。难得来京一趟,承蒙他多次照拂,又是忘年之交,自然有许多话要谈。而其他学者听闻,不免要来凑热闹,好在文人聚会,仅是清谈。兴致高时,也只小酌,赏赏花月,倒是趣事。

    待了约有半月,方才南归。

    因为此次演讲的缘故,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许多学府,亦发来邀请,希望张斯也能去一趟。而他心中意思,已在燕大道明,并不想做重复言语,便一一拒绝了。但于演讲一事,似还有些兴致,不过对象却非大学师生。

    在家又待了一段时日,做了许多事情。

    “天道”律师事务所,名声渐大,人员充足,办事亦有规矩,颇合他的心意。尤其张华,是个热血的年轻人,平日极为努力,不惧辛劳,以替人服务,打抱不平为乐。因为此事,张斯未少受陈娜抱怨,说他将自己丈夫领上了“不归路”。

    至于张华本人,则又是另外一种态度,每日倍觉充实,事情虽多,却精神抖擞,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对于张斯,也越发的崇敬,感谢他给予自己这样的机会。还将《我是神经病》抄录,挂在事务所中,激励诸位同道。

    张斯询问了近况,见事务所发展顺利,也就未再注意。

    南边则有消息传来,叶老所留产业,大抵实现正规化经营。只仍有许多帮中人士,不适应眼下工作,至于保安之类的粗浅活,又已人满。

    张斯与姐姐商量,又成立了新的运输公司,招募大量的司机,运货员之类的。好在资金充足,办起来并不很困难。余下的帮派份子,才得以补充进去。

    为了提高效率,张倩依特地南下,主持此事。

    因为杨雨薇对公司事务渐渐熟悉,手上的成绩,又极令人羡慕,在工作人员中的威信已树立,所以便将以《桃源报》为核心的诸多产业,交与她处理。张倩依知他是弟弟“好朋友”,十分放心,杨雨薇也不推辞,从容地接了下来。

    可以说,她已成为北方产业的负责人,至关重要。

    关于她和张斯的关系,上回略有冲突,因张斯入狱,而将此事搁下,尽心营救。后经张斯软语相慰,渐趋缓和,和好如初。近来她忙碌许多,但一个星期,至少会留出一天与张斯相聚,也就是说,这一天,张斯会在外面过夜。

    至于南下的张倩依,办理运输公司,初设的路线,沿着“秋枫书院”铺展。如今学校渐多,但偏离主干线,每次运送物品,均十分困难。单以运输的费用而论,时常超过被运送的物件,十分不值。

    但既然需要,又不得不做,当真纠结。

    此次路线铺设成功,将所有“秋枫书院”贯穿起来,形成一线,则可大大降低成本。有了自己的车队,不单可养活许多人,为学校运送物件,也十分方便。而不必再去寻找,临时组建,可算一举多得之事。

    当然,这都是内部情况,外界并未注意,也无兴趣。所以均是静悄悄的,在默默地进行。倒是另一件事,掀起了不小的轰动。亦与“秋枫书院”有关,张斯考虑,成立一基金会,集众人之力,将它永久开办下去。

    平日里,政府给了许多帮助,但涉及金钱,就有些难办了。

    而以眼下的情况而论,几大公司的盈利,足够现时所需。张斯一家花费又小,将一本书的版税,抽出一个零头,亦可保证长时间衣食无忧。但他曾想过,教育是国民大计,可不一日偏废。而公司却是起起伏伏,可能某天就忽然倒闭了。

    若是生意场上的变动,影响“秋枫书院”的发展,就十分糟糕了。

    而他本人又是个不可控的因素,能否长久安然地走下去,尚无法预料。再者,以一人之力,毕竟单薄,无法支撑这样的大工程。

    所以他站出来号召,要成立一个“秋枫基金”。将种种顾虑,说来与民众听,短时间内便获得了大量支持。因为主持者是张斯,此人又向来视金钱如粪土,只要手头宽裕,便大笔挥洒,自然不必担心他会黑了大家的钱。

    别看张斯出手大方,已到了无所顾忌的地步,但他却被诸多财经杂志,评为“华夏第一擅于投资者”,可谓非常高了。因为他做的是公益事业,这里当然有夸奖的意思,而他的眼光确实不错,尽管并不具体参与,但兴办的产业,向来红火。

    “他从未受过金钱的困扰,一者是因为看的极轻,并不在乎;再者,出道以来,也从未有过短缺。尽管一直在捐,但剩余的部分,仍十分宽裕。

    即便被放逐的那些年,海外的公司,也有资金支持他的事业。若是出现差错,一时难于筹措,那些影视公司,尤其好莱坞的八大巨头,便会持着巨款,兴奋地出现在他面前。多年的经验,让这些人习惯了一件事,那就是张斯的电影,永远不会赔钱。

    哪怕是那部《辛德拉名单》,由于格调阴暗,内容太过悲惨,被大家错误估计,以为一定赔钱。不过,它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却使各大公司前仆后继,都想拿下归属权。结果出人意料,它在全球狂收五亿美元,狠狠赚了一笔。

    接着,在奥斯卡上拿下了最佳导演与最佳影片,两个最重要的奖项,其它奖项或是提名,亦是一大堆,可谓名至实归。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因此也将他当作自己人,常自豪地说‘我们犹太人的兄弟张斯……’

    而他得到的待遇,是权势或钱财不能换来的。

    以一个没有国籍的身份,行遍天下,常是各地总统或总理的座上客;苏格兰的大地上,竖立着他伟岸的雕像,供人膜拜;他的照片,被许多犹太人珍藏,在他们的商店中买东西,自然也是免费的;第三世界领导自由独立运动的领袖们,在动员的时候,口中总会提到他的姓名……他的投资,永远是最令人感动与尊敬的,回报也总是成百上千倍……”

    ————引自《张斯传》

    张斯“秋枫基金”的想法提出后,得到全国民众的响应。

    接下来就是招徕人手,具体操作的问题了。走到这一步,已脱离了他的能力范围,所以便交由专业人士处理。他只挂了最高名誉,并不负责具体事务。当然,基金会的负责人是他指定的,还在其中安排了许多靠谱的人,以监察资金流动。

    第一期捐款,大家热情正高,不过月余,所积累数额,已够所有义学全年之用。据负责人分析,今后的款额会有所下滑,但比较平稳,应付学校花费,应该没什么问题。张斯这才放心,不过即算不够,也没什么好着急的,他毕竟还有几个产业在身后支撑。

    对于这些款额的用途,他做了宏观的规划,具体仍不负责。

    在短时间内也成立了理事会,会员大都是教育界,或是金融界著名人士。两者进行磋商,以学校前途为重,制定相关计划,然后交与另外一群人执行。

    这又是个大工程,与“天道”事务所不同,解决的并非个人官司事件,而是在铺垫华夏的未来。当然,“天道”名气日升,意义不仅在于处理具体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