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千里马

    第十三章 千里马 (第2/3页)

    今天的教学任务已尽,可以歇歇了。

    铺开张斯的书稿,一直拿在手中,还不知是些什么东西呢。

    心中有些好奇,这东西来之不易,可是自己辛苦骗来的。

    说不定是情书,高中的小孩子就爱这一套,自己当年可是得了不少。自己还看了一些,也有些确实写的不错,不过看多了,就发现每封大同小异,找不出什么区别,没什么意思。

    只是不知这小子写的如何,又是写给谁的,他边上那小姑娘倒是挺漂亮的,可能就是写给她的。嗯,一定是这样,那小姑娘看我到了,用手抵着提醒他,还以为我不知道。

    展平书稿,上面写着:第三回大漠风沙

    “字倒是挺漂亮,看来有书法的功底。”冯轩轩的心情又好了些,一手好字,很易给人好感。

    “寺里僧众见焦木圆寂,尽皆悲哭。有的便替伤者包扎伤口,抬入客舍。忽听得巨钟下的铜缸内当当当响声不绝,不知里面是何怪物,…………”

    “咦,不是情书?”冯轩轩有些诧异,这似乎是的模样。

    在课堂上写?而且还是个高一学生?

    不知该说些什么,也许应该给他点提醒,不管是情书,还是,都不能耽误了学习。高中生的感情太虚妄,不会有结果的,写作也嫌幼稚,很难出什么好的东西,反而容易将时光都浪费了。

    先不想这些,看看写的如何:

    “众僧面面相觑,手足无措,当下齐声口诵《高王经》,岂知“救苦救难”、“阿弥佛”声中,缸内响音始终不停,最后终于大了胆子,十多个和尚合力用粗索吊起大钟,刚将铜缸掀起少许,里面滚出来一个巨大的肉团。众僧大惊,四散逃开。只见那肉团一跃站起,呼呼喘气,却是韩宝驹。他被罩在铜缸之中,不知后半段的战局,眼见焦木圆寂,义兄弟个个重伤,急得哇哇大叫。提起金龙鞭便欲向丘处机头顶击落。全金发叫道:“三哥,不可!”韩宝驹怒道:“为甚么?”全金发腰间剧痛,只道…………”

    她初时还是好奇,接着便是惊讶,最终被震住了。

    这是一段不完整的故事,没开始,没结束。

    但她可不是朱红,对没什么见识。

    这是武侠,类型虽不是她喜爱的,可确实看过不少。古代的,现代的,旧派的,新派的,大陆的,港台的,泛泛地阅了一些。事物之好坏,总要比较方可得知,正因有了些见识,反而不至于如朱红那样,说句“还像模像样的”的评价。

    这是像模像样?这是相当的像模像样啊。

    虽然不知开头如何,但据以往阅读经验,大抵可推想得知。

    关键是往后故事,定然结构宏伟,极具气魄。

    现在的武侠,猎奇的居多,语常涉轻浮,总体上总显得小家子气。眼前这份却不同,言语平淡而雄奇,初时不觉,待全文贯串,便有汹涌澎湃之势,真正的大家风范啊。结构亦是严谨,描写细腻,栩栩如生,超出以往,不可以道里记。

    冯轩轩渐渐皱眉了。

    真的是他写的?不会是抄的吧?

    可是,谁那么无聊会抄武侠?而且,如此质量的东西,定然可算名作,自己何以未曾听闻?

    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

    是他自己写的。

    可又感觉有些荒谬,写的虽是武侠,可绝不是看两本武侠便可写的。而且写的那么好,这需要极厚的底子,极大的阅读量。文字如此老辣,应该是经过许多磨练的,他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哪来的磨练?

    冯轩轩边看边思索,找不出头绪。

    也许,只有一个解释。

    天才,自己班里出了个天才!

    有了这个理由,一切都会很好解释。

    她越想越觉得是这样,越想越有理。

    古代时天才儿童多的是,几乎历代都有,骆宾王、晏殊、徐渭等等,数不胜数。张斯的,在这些人面前,似乎又没什么出奇之处了。因为张斯的还看不出价值,这些人却留下了千古名篇。

    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