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节目之后(一)

    第七章 节目之后(一) (第2/3页)

  对于前段时间的质疑,有了一个肯定地回复,用事实封住了那些人的嘴。

    在此之后,张斯的评价又高了一截,而《百家讲坛》的关注度明显也有所提升,这确实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当然,事情并不到此就停住了。

    大家不再质疑张斯,却对他更有兴趣了,开始深挖他的资料,并作出各种评论。他的一些亲友,都被人问及,或是接受了采访。

    很快,报纸上出现了一片文章《才子的诞生》:

    “看张斯同学的演讲与节目,对他感到由衷的佩服。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他的演讲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内容、方式等很多方面。

    现在大家对他很追捧,问到原因,能说出一大堆,总结而言就两个自:才子

    大家对才子有种崇拜感,尤其一些年轻的学生,不单单是崇拜,还跟着模仿。

    我在学校发现一些学生,学着他说话的语气,做着与他一样的手势,并且很想拥有与他一样的衣服。

    正因为如此,我感觉,我应该站出来,与大家尤其那些学生谈一谈才子是怎样诞生的。

    首先,不无批评地说一句,你们的模仿真的很拙劣,因为太表面,太肤浅,太幼稚了。

    张斯的才华是否源于天赋,我并不能像别人那么肯定,因为他从来没有承认过,我也没从他的节目中看出这一点。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的知识,是凭着实实在在阅读积累出来的。

    没有哪个才子,单凭一句天赋就可以造就的。

    大家见过他的书桌,记者随意地从里面摸出了十几本书。

    这是他的课外读物,如果看的仔细些,还能看见里面密密麻麻的注释。这些书也许不见得有多大高深,可它能代表一个人的习惯,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坚持。

    在此,我想对那些质疑者与模仿者问一句,这些书,你们听说过么?你们看过么?

    或许有人认为这么问太过刻薄,太过讽刺,其实我并没有这个意思。

    只因为现在的学生是不读课外书的,尤其是一些真正的好书,一些我们民族流传下来的精粹。

    偶尔抓住学生看课外书,翻开封面,都是些花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