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比较

    第二十三章 比较 (第2/3页)

    从风格而言,骊清的已经定型,属于很现代的那种。故事也都在表现都市男女间的恩怨纠缠,节奏明快,叙事细腻。

    张若虚只有一部尚未完成的,风格还不好定论,但但就这一部而言,还是属于比较传统的。

    骊清的,主人公机智直接,没有多少是非感,一切总以自我为出发点。

    张若虚的,主人公有愚有智,但却比较含蓄,出发点在道德上。

    通过这两人作品的比较,可以看出传统与现代的区别。

    现代是个体化的,在表达欲望的主题,传统则是群体化的,在表达道德主题。

    这中间没什么善恶之别,高下之分,只是表现了一个时代的特色。

    骊清明显是在现代化教育下长大的,显得独立并且个性,并不对国家或者什么民族负责,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张若虚大概是接受的传统教育,还在诉说着各种责任,传达着传统的道义。

    两人的处事也很不同,骊清张扬,张若虚则含蓄,从他给读者的回信中可以看出来。若说骊清是一个身着洋装,时尚靓丽的女子,对着过往的人飞吻。张若虚则是一个还穿着长袍,温文尔雅的男人,对着熟悉的朋友抱拳拱手。

    当这样的两个人撞到一起的时候,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

    这个很难猜测,假如我们把他们当做是敌对的,那么谁的胜算更大呢?

    若论底蕴而言,骊清明显要浅薄的多,故而她的格局也小。张若虚明显是个饱读诗书的人,对历史有自己的思考,故而的格局很大,超出港台的同行很多。

    骊清的语言轻快而洋气,透着股时尚的味道,容易给人惊艳感。张若虚的语言洗练而内敛,初读像品茶,淡而无味,却越品越能感到其中的韵味……”

    文章做了很多比较,给出的结果是:不分胜负

    但明眼人都能开出,作者是在偏袒张若虚,对他倾斜的多一点。

    至于其他人的评论,就显得直接而张扬了:

    “骊清的走红,纯粹是那些无知读者追捧造成的。一个二十左右的小姑娘,能有多少底蕴?能写出什么好书?

    但现在看书有一个特点,就是追求速度感。

    骊清明显是在这方面占了优势,她的直白而浅薄,当然利于阅读……”

    “以年龄来判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