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波涛汹涌

    第五十七章 波涛汹涌 (第2/3页)

虽不登载,并不能说明没有议论。

    有人试着转移注意力,将目光投向张斯,希望借他的表态,遮掩这段言论。

    《桃源报》顺应趋势,刊载了他的口授文字,却并不能如他们所愿:

    “张某年幼无知,所为之事,欠思量而错谬者甚多,难以计数,却不包括眼前情形。家父厌世极早,未能亲加抚育,课以知识,唯重本心一事,竟随其言行,得以铭记。

    如今回念,并不曾有所触犯。

    桥塌种种,出于义愤,事属鲁莽,却不敢承认做错了什么。若可以重来,定然再做一遍,无丝毫悔意。

    读者来信,出于爱护,谆谆教导,劝出面认错,以全身誉。

    善意可感,在此致谢,并报深歉,不能如信中所言进行。

    既不承认有错,自然不敢声明,以此虚伪之举,作自污之行。若政府有其它考虑,系以绳索,拘以牢狱,张某无以为抗,只得于家中静候。

    得保本心,已算万幸,至于其它,不敢多加奢望。”

    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印在纸上,尽管看似温文谦和,不卑不亢的语气中,仍透着森森之意,读来触目惊心。

    谢敏振虽霸气侧漏,毕竟是纯理论的言谈,张斯则以事论事,在叙述具体情况。

    文章写的清晰,通篇看来,只是四个字:死不认错。

    读者惊心,是因为如此一来,他的立场顿时鲜明,竟是站到了官家对面。既在华夏的土地上,法律说来,不过是虚言条文,官家的话,才可算无上法律。

    只需一个简单的理由,便能使你永世不得超生。

    一些人物见状,不禁蠢蠢欲动。

    想尿的远,还得顺风解裤带。

    官家对此,一直没什么反应,不知作何打算。思虑起来,大概是等着舆论先行,再处以惩罚,到时候便显得名正言顺了。

    溜须拍马之徒,自以为会意,忙准备文章,接连发表。

    炮火十分猛烈,多在法律上下功夫。

    因为论及人品道德,张斯已誉满天下,可算第一流的人物了。民众对他佩服崇拜,树立作偶像,就连今次的表态,也获得一片赞赏。若是有人在这方面下功夫,必定惹人反感,搬石头砸自己脚。

    攻击的炮火特地绕开,不触及这方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