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挑事

    第六章 挑事 (第2/3页)

。”

    由于他娴熟的调度,加上工作人员的用心,配合的非常不错。当正式杀青的时候,众人松了口气,也有些若有所失。

    虽然跟着拍摄,可除孙师傅与李赛格,很少有人了解全体故事。

    拍摄的顺序与故事顺序很难一致,而且张斯还需根据现场情况,做及时的调整。所以大家只能根据现场的表演,来猜测这个剧本。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自豪感,通过一些新颖的手法,极富创意的镜头,他们依然能模糊地感觉到,这是一部奇特的电影,可能会令观众大吃一惊。

    看着这样的作品在自己手中诞生,总有种特别的心情。

    待人群散尽,张斯开始了另一番忙碌。

    剪辑属于的二度创作,于电影而言,至关重要。他虽然找了剪辑师,但自己一直在旁监督,时时给予指导。

    《活埋》说来只有一场,它的转折并不明显,全是一些相似的影像。故而虽拿着台本,按部就班,也非常困难。另外还得加上张斯的临时发挥,总有些新想法冒出来,不时添上。

    如此,日夜不息,也花了近半个月时间,与拍摄时间相等。

    好在,如今他的事情不多,报纸交由提拔上来的人负责,只遇着重要情况,才需他来决断。稿件也存了一大堆,可以慢慢地登载。

    家里很安宁,家人幸福安康。

    朱红仍需上学,叶肖蕾由妈妈带着,不时来给他送饭,陪他玩会儿。

    唯一的波澜,可能就是他拍电影的消息,被人泄露了出去。由于本身的影响,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不久便出现了议论声。

    按一般人的看法,那不过是他的一个小小爱好,作消遣用的,并不值得争论。拍的好,自然皆大欢喜,大家愿意来捧场;拍的不好,也没什么好说的,本就不是擅长的领域,只当是他自己玩玩了。

    大家还沉浸在《火与冰》的余韵中,对此事关注不足。

    尽管采访了一些人,只是含含糊糊地说几句,不曾表达什么明确的观点。

    直至张斯的“老朋友”张泽浩站出来,接受记者采访:“这件事不该讨论的,因为并没什么讨论的空间,说来说去,它只是笑话。

    大家看着大银幕,或许能猜透剧情,批评导演没拍好,演员没演好。

    若是拍电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某些人太过自以为是,受了几句赞扬,便真认为什么都懂了。凭着自以为是的小聪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