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诗意

    第十四章 诗意 (第2/3页)

来,打开了门,正巧看了到诗人,两人静静地对视。

    少妇脸上的笑容消逝,无力地倚在门边。

    诗人看懂她的神情,只好歉意地点头,为自己的到来而难过。紧了紧手中的绳,轻轻地呼上几声,驾着马慢慢走远。

    夕阳下,只留下他渐没的背影。

    远处的青石板,尚传来达达的马蹄声。

    “全诗不足百字,而故事情节却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一波三折,先是漫长的期待,然后是听到马蹄声的惊喜,最后是失望,再后来又是无尽的等待。言已尽而意无穷,可谓余音袅袅,耐人寻味。”

    评论已经连篇累牍,高下有别,差距很大,但对于这一主题均能把握住。

    大家明白,这便是张斯对余雅的回复,透着温柔的文人气息,即算是拒绝,也美的令人心碎。

    另一位女作家如此评价:“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那便是爱的错误。”

    张斯的意思很明显,表达却如此含蓄,正如那达达的马蹄声,听着充满了惆怅,却又如此优美,在远方回响。大家也许能猜到他的态度,却绝未猜到他的方式,如此不同凡俗,将全部的风流,用长长的袖口,轻轻地卷走。

    “诗歌深得宋词的长处,意境幽婉而朦胧。表现手法纯熟,句式整饬,语调轻快,富于节奏感。开头和结尾的两句都使用了短句,这恰恰是对过客的描写: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来不及停下就消逝在岁月的长河里。

    中间的句子都是用长句,采用轻俏的词语,如柔柔的柳枝。那是在写妇人,悠悠的,如女主人的相思和怀念。诗中的意象都是诗歌手法的表现,比喻也用得恰到好处。”

    这是专业的分析,比较常见,尽管正确,并不如何好看。

    读者需要更温柔的解析,在他们看来,如此难得的事情,不该用冷冰冰的语言去叙述。唯有本身就具有诗意的文辞,才配为这段故事写份导言。

    之前那位女作家,还曾说过:“尽管被拒绝,我也愿意是余雅,因为能与此诗结缘。”

    这才是读者喜爱的语言,她虽然不是余雅,此诗也非为她而写,她却因此句评价“结缘”,从此之后,只要论及此诗,这句话必会被提到,作为此诗受人喜爱的注脚。

    北大的校长,也被引动了,要亲自写篇文章。

    “说是文坛的盛事,想来,并不会有许多人反驳。

    回念一下,似乎有些好笑,这本是年少男女的一场玩闹,却如此令人神往。或许,只有纯洁的心灵,才能作出美丽的诗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