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郦清出击

    第三十章 郦清出击 (第2/3页)

得有几分真实,一切尚无定论……”

    这是桃源学生坚持的观点,把事情导向“阴谋论”,这样可以使张斯处于被同情的位置,争取别人的谅解。接着,又以“不可知论”总结,设置一个悬念,给大家思考的机会,不至于失去理性,胡乱辱骂。

    而随着张斯在冯家露面,报道兴起,“不可知论”有些松动了。

    “张斯露面,与冯轩轩的关系昭然若揭。”

    “事情浮出水面,这对师生鸳鸯前途未卜。”

    “张冯的不伦之恋,即将有结果。”

    “……”

    桃源学生见事态变化,也跟着转变策略。说张斯与冯轩轩没关系,明显不大可能,强硬地否认,反而容易将自己的路堵死。所以他们将目光都放在张斯身上,宣传他身上的闪光点,来消解丑闻的影响。

    “一棒子将人打死,是极不可取的办法,现在是个开放的年代,思维仍然那么僵化,就有些可悲了。而给别人贴标签,带大帽,不单不可取,而且是可耻的。现在是什么社会了,还玩这一套强词夺理?

    张斯的私人感情能证明什么,他缺失公德心?他没有才华?

    动辄呼‘禽兽’,动辄说‘无耻’,分明是脑袋不清楚,只凭意气做事。若是一点小小的争议,便将一个人打入死地,那么,大家肯定不是他的读者,也不曾真正信奉过他。对他的推崇,不过是自己的随大流的习惯。

    张斯在大楼前的举动,又非一两人传闻,乃是举世共见,岂能因此抹煞?若说他是邀名声,假作秀,那么请那些说出这种言论的人站出来,照着做上一番。以自己的前途性命作赌约,真的很容易么?

    所以有些人是站着说话,故而不嫌腰疼。大话谁都敢讲,能做的却少之又少,你且将自己的事迹好好想一想,与张斯比较起来如何?

    他近来仍在处理家乡的是非曲直,就连邻县的人遇着矛盾,也要跑来请他做主。可以说,法律管不到的地方,在这儿得到了弥补。而桃源附近民风的淳朴,也赖此而进步了几分。张斯又非闲的无事,为何偏要管这些呢?

    既没有利益,又极费时间,而他一直在做。

    说他品德有问题,那些找他帮忙的人怕是不能同意。我曾亲眼见过,一群群的人从他的住处离开,尽管被判失去了利益,却依然竖着大拇指,说‘张先生是公正的人’。

    一些煽动人的文章,我很怀疑作者的动机,若非如此,我便只能叹息他们的无知……”

    当许多事情被提起时,那些尚未远去的记忆,逐渐清明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