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义学端倪

    第四十七章 义学端倪 (第2/3页)

娶她,对她的观感可以说很差。婆媳关系很难搞的,现在不好好表现,以后能有好日子过?提前说一句,你媳妇过门之后,要真受欺负……我只会帮自己老娘的,其它的,对不起,无能为力。”

    张斯摸着鼻子,沉吟道:“老妈那么温柔,才不是这样的人……”

    张倩依撇了撇嘴,不屑地冷笑了一声,没有说话。

    “不提这些,我想问问你,学校的进展……”

    “偏不告诉你,有本事自己打理呀。小阿斯我跟你说,别指使我干这个,干那个的,我是你老板,不是你的手下!”

    “你是我亲姐……”

    “呸,我宁愿不是!你亲妈都没我这么疼你,贪心不足……”

    “……”

    过了一段琐碎,而又不被人惦记的日子,张斯能感到莫名的轻松。尽管几位女朋友与他的关系,极度危险,他却没心思在乎的。

    人年纪大了,脸皮也会自动厚些,这样一来,反倒能过的舒坦些。

    偏偏不去搭理情感上的纠葛,发现人生真的好干净,绝不像以往那样的混乱。

    而这一清净的状态,终于再次被打破了。网络上出现了这样一篇文章,名为《我知道张斯的钱花哪去了!》,是接着前段时间议论的风潮,继续深入的内容。

    “作为华夏首富作家,张斯的收入历次递增,身家之厚,令人咋舌。

    而在议论的文章中,他花钱反倒不如以前大方了,对许多收入斤斤计较,与他素来的为人颇不符合。许多人作了猜测,尽是扯淡的玩意,没有一丝一毫靠谱。何以如此说呢,因为,我知道他的钱花哪去了!

    此次进山旅游,在山腰闻见铃铛声清脆悦耳,不知是何物,便循声走去。透过枝桠稀疏处,看到了山脚的情景。白墙红瓦,数行房屋,依次排列,围墙依山势行走,将房屋圈在一起。内中人头耸动,不在少数。

    费了许多气力,才走到那处。

    原来是一所小学,墙上镌有四个大字‘秋枫书院’,边上则是一行小字‘华夏第一百零二所希望小学’。

    去年曾来攀过此山,并未见过这所小学,而本地贫穷,确实也盖不起小学。若要念书,还需乘车至数十公里以外的地方,至于学费,大部分山民是交不起的,所以真正上学的孩子,少之又少。

    凭空多了一所小学,实在令人奇怪。

    此时,一位面色黝黑的年轻人,风尘仆仆地从路外走近,向校园中行去。我们拦了下来,询问状况。他说话不很流利,明显不是此地口音:‘这是张斯捐建的希望小学,今年方才落成,刚刚开始运行’。

    ‘张斯?’我不禁疑惑。

    他明显没什么空闲,道了声抱歉,说道:‘我尚有许多事要处理,等得了空,再向几位解释吧。’

    此时,校中一位领导走出,大概是校长,见了年轻人问道:‘王先生,东西到了?’

    年轻点点头,说道:‘山路太窄,车辆进不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