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功在千秋

    第四十八章 功在千秋 (第2/3页)

这件事,我仍能听到有人说张斯‘人傻钱多’,责备他‘好好的日子不过,尽管闲事’。我只能说,你们是生活在泥沼里的臭虫,不理解洁白鸟儿的飞翔。庸俗的日常,蒙蔽了多数人的良善。

    我也是一只臭虫,同样生活在泥沼里,从来不知飞翔的滋味。也许,我同样没用资格说别人。但我不会用自己浅薄的胸怀,去臆断别人的高尚举动。一只鸟儿飞过,我羡慕的同时,会努力为他鼓掌,尽管他并不能听到。

    我即算是臭虫,也要多喊几声,飞吧,飞吧,美丽的鸟……”

    这本是一篇讽刺的文章,但作者并没有讽刺的狠心,最终倒变成了抒情的散文。

    民众对张斯的行为,还是比较推崇的,因为他们做不来。

    比张斯有钱的人,在华夏能一抓一大把,数不胜数。若说将自己的全身家当拿出来,修建公共设施,兴办义学,则属于扯淡的想法。

    这样做能有什么好处,就为了获得两句赞扬?

    “张斯这个人优点很多,使我最佩服的,就是他的低调。许多人或许要疑惑了,张斯天天上头条,怎么还叫低调呢?

    可是你得仔细瞧瞧,哪次是他自愿上的?你再仔细想想,哪次他夸耀过自己?

    见过人行善事,没见过这样行善事的。自始至终自己都不曾提及,就连被人误会,揶揄讥笑的时候,也闭口不言。

    兴办义学,是多么光彩的事,他却不愿被人知晓。学问才华且不说,这人品总是一等一的。前人曾说‘锦衣夜行’,大概便是他这种状态吧。

    但我提出这一条,实则为了批评他。

    人品既然那么好,为什么还要批评呢?

    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了,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个个都像他这样,不为名,不为利,默默做事的。有些人行善,带有明显的目的。但这没什么不好,判断一件事的好坏,应该看它造成的结果。

    那些带有目的人,确实也做了好事,许多人受了益处。

    张先生这件事被报道出来,却使事情发生了转变。他的行为自然高尚,可一般人是做不来的。民众见了,都夸耀他行善积德,不求回报,对于那些带有目的人,不免有些责难,甚而是谩骂。

    那么,这件事的后果会怎么?

    很简单,张先生继续做好事,而其他做好事的人都消失不见了。而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需要帮忙的人太多,张先生一个人又能照顾到?

    所以我说,张先生在这件事上做的不好,考虑不够充分。为了爱惜自己的羽毛,却令许多人失去了帮助,实在有些得不偿失。这样说他,我也感觉有些过分,好在我们民族本有‘责备贤者’的传统,使我说话的时候,感觉压力小些……”

    虽然是说“责备”张斯,其实还是在赞赏他。

    作者写的很柔和,并不能让人感到讨厌。而他的思路,也很奇特,许多读者感觉莫名其妙。但细心想来,却又不无道理。

    一些富商行善,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