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立时出发

    第五十三章 立时出发 (第2/3页)

    简短的告别仪式,就此结束。

    行囊俱是提前准备,已安放完毕。

    许多家长都来送行,虽是笑容满面,却也热泪盈眶。他们一向相信张先生的,对他的号召十分响应,这在其它地方,非常罕见。同时,父母们也相信,此次进山,定是一番难得的磨练,自己的孩子将快速地成长。

    路边也有许多看热闹的人,见了学生,都微笑致意。

    虽说社会上尚在争论,愿意去支教的学子,不是很多。但桃源中学去支教的学生,却是一再挑选,若不能德才兼备,便没有获取的资格。

    所以路人都知道,眼前这群小先生们,尽管年纪不大,可都是人才。品德高尚,学业优秀,有担当……临近的省市的优秀学子,慕桃源之名,都来此肄业,从中挑选的人,实在差不到哪里去。

    长衫飘逸,宏大辉煌,近千的学生,依次登车。

    桃源车站此日暂停服务,将所有车辆调集,并从别处借了许多,专供此日之用。随着第一辆车开拔,行上大道,众车响应,一辆接着一辆离开。

    当记者将这一场面记录,在电视上放映时,还是相当震撼的。同时,他们还做了街头采访,希望能从多方面记录此事。

    记者:“大爷,您是来看热闹的么?”

    大爷:“我来给小女儿送别的,离家那么远,有些不放心。”

    记者:“是去支教么?”

    大爷:“对。”

    记者:“您对这件事怎么看?”

    大爷:“能怎么看,大好的事。我要是有些学问,也要去支教的。”

    记者:“听别人说,这种事吃力不讨好……”

    大爷:“他一定不是咱桃源的人,没有一点公德心。这样的人,我瞧他不起。若是他在我面前说这等风凉话,我心情好时,就捂着耳朵;心情不好,就直接上去大耳刮子扇他……”

    ……

    妇人:“对,女儿支教。”

    记者:“家里人都同意?”

    妇人:“当然,她爷爷可高兴了,说好样的。”

    记者:“这是为什么?”

    妇人:“被张先生看上,是一种荣幸,再说,毕竟是件好事嘛。”

    ……

    大姐:“他人品那么好,不相信他相信谁?”

    记者:“有人批评他与自己的老师瞎搞,在情感方面令人鄙夷。”

    大姐:“那是个笑话,桃源人绝不会说这种话。”

    记者:“哦?”

    大姐:“我弟弟被冯老师教过,对她的人品很了解。至于张先生,想嫁他的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个个都是美女,他用得着骗自己老师?”

    ……

    大哥:“支持,肯定要支持的!”

    记者:“您知道是去干啥么?”

    大哥:“不知道。”

    记者:“额……那你也放心?”

    大哥:“有什么不放心的,张先生让干啥,就干啥!”

    ……

    学生:“有点遗憾,没能去成。”

    记者:“因为什么?”

    学生:“身体有些弱,不适宜去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