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春暖花开

    第一章 春暖花开 (第2/3页)

使人呼喊,有的是一种温柔,淡淡的,令人感觉舒心。

    同时,它还是一份校训,留着桃源中学特有的印记。

    从这几句话,便可以看出这所学校的特别。

    在这里,既没有对学习的鞭策,也没有品德的要求,只是说自己要做一个“幸福”的人。而那种开朗的感觉,令人感觉呼吸到了新鲜空气,仿佛真漫步在海边,任凉爽的海风拂来,吹的衫角摆动。

    “有这样的校训,可以想象出学生是何模样。

    华夏能有如此学校,值得庆幸。学生不必焦头烂额,整日做些以后没有丝毫用处的题目;也不必胆小怕事,躲在校园中意淫些无聊的梦想;更不必颓废虚度,随那些流氓地痞自以为是地装酷耍帅……能做的事太多,谁还有空闲去搭理这些?

    所以当张斯号召兴办义学时,众校沉寂,只有桃源一地积极响应。细心思考,这里没有值得大家反省的地方么?都是育人之所,所造就的人才,却有这般大的差别。我相信他们都是一样的努力,一样的辛苦,可惜他们走在不同的方向。

    这是一种乐观豁达的入世思想,带着一份感人的天真,号召抬头挺胸,去做有意义的事。高中生已快到独立的年纪,该有自己的思考与责任了,勇敢地走出来,尽管会有许多痛楚挫折,但那是必要的经历……”

    这独特的校训,确实很易给人提供独特的解析角度。

    它与桃园学生的气质是相符合的,积极乐观,关心时事,勇于承担……想起这群稚嫩学生的所作所为,许多人又是佩服,又是叹息。若是自己面对那样的事,怕是没有那份担当的勇气与魄力吧?

    面对他们,真有一种“春暖花开”的感觉。

    “对于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我有两句评语:朴素明朗,隽永清新

    张先生的诗,到目前为止,都是杰作,难分高低。但以个人喜欢程度而言,我对这首新作最为在意。它的用语是最简单的,情感是最朴素的,没有一丝棱角,没有一丝激烈,没有一丝做作,自然到了极点。

    透露出的美好愿望与博爱情怀,令人沉醉。

    这里的每句话,每个字都是积极乐观的,催人奋起,劝人不要再虚度年华。而它的浪漫,造就了一个美丽的世界,确实能吸引人去努力。无论是‘喂马’,还是‘劈柴’,都是极为单调乏味的工作,但此刻想来,却是极有韵味的,令人回味。

    我们都是‘幸福’的人,只要去争取……”

    这首诗迅速流传,不单大陆,便是港台的读者也看到了。并且以它独特的风韵,难以描绘的开阔情景,为人们推崇追捧。尤其大学里,年轻的人们,仿佛受到了号召,有了新的方向。将此诗认认真真地抄写,贴在床头,以给予自己力量。

    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以此也使“精神导师”的名头更加响亮。

    而诗歌与作者发生了微妙的关系,影响到了大家对此诗的观感。在前世的时候,大家都说它“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凉感”,因为原作者海子,在写出此诗后的两个月,卧轨自杀了。作品的内涵,由此发生了改变,与它轻松活泼的氛围产生了分离。

    评论者说,海子要当一个“幸福的人”,要“周游世界”,要“和每一个亲人通信”,要做种种事情。这些无疑是美好的,令人止不住地着迷,可以他在前面添了一句“从明天起”。所以说那些只是美好的幻想,目下的生活却令人难过。

    这是诗歌与作者产生了互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