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地位稳固

    第十章 地位稳固 (第2/3页)

知,将自己父母的脸都丢尽了……”

    “说到底,张斯只是个高中生。大家被他的名气所震慑,极尽赞誉,言过其实。夸的仿佛天下无双,听了令人皱眉。这在智商上属于硬伤,我不禁为那些无知的男女着急,你这样的判断力,如何在社会上生存?

    《国史大纲》写的如此凌乱散漫,是我见过最差的史学著作之一。

    张斯的学历,只够他讲一讲《品三国》那样的野史,想当个严肃的学者,真是痴人说梦。还有则是,他不通西方思想,一无参照,竟然敢写华夏通史。说来说去,不过是自娱自乐的玩意,没什么真实的水平。

    将又臭又长的裹脚布,重新拿出来,在世人面前炫耀。我就奇怪了,你这么拍古人的马屁,为了什么?也请看看其他人的著作,将劣迹一一举出,痛加批驳,这才叫勇气!溜须拍马,对这个民族何益?

    华夏要经历那么久的苦痛,难道不是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君子导致的?你说的民主,你说的辉煌,不过是一块遮羞布,却挡不住真实历史的龌龊!张斯不过是个半吊子,自以为有文化……”

    “张斯都是个半吊子,那么,华夏还有几人敢站出来,说自己是整吊子?自然,像楼上这样的人,完全可能厚颜无耻地站出来,拍着胸脯,说自己就是。对此,我也不知如何评价,只能呵呵了。

    《国史大纲》的基调,在导论里已说清楚了,总结起来是“温情与敬意”。一个华夏人,连自己的历史都不愿正视,仅凭模糊的印象,动辄辱骂前人。我要说的是,能否活的好,更多还是取决于我们,别因为自己没出息,就连累古人!

    提起‘勇气’的问题,就尤其显得可笑了。

    张斯的社评以公正客观,犀利深刻闻名,伤及当代许多名人。尤其政府体制,社会陋习,攻击起来,更是不遗余力。顶着无数的压力,依然敢言,在他面前提‘勇气’,真的很有意思么?

    关键是,古人都死了,骂他们也要‘勇气’?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却弄的颠颠倒倒,到底是谁的智商有问题,一望而知。

    楼上属于那种没脑,又爱自以为是的人,不了解华夏的历史,却依然敢侃侃而谈。《国史大纲》确实未提及西方思想,也没有用西方的论证方法,原因何在,序言里已说过了。如此,便不能写华夏历史了么?

    美利坚的人,照样不懂孔孟的思想,也没见他们停下手,放弃写自己的历史。我们的二十四史,全是一群不通西方思想的人写的,是否也应归于垃圾一类?再有,你如何得知张斯不通西方思想?如此武断,是否过分?

    至于高中生的说法,更不值一驳。以学历推论学识,是最不靠谱的事之一,尤其在华夏。活了几十年,从小学到工作,经历了完整的教育体系,见过的学人教授多的是。亲身接触,静心观察,我只能冷笑着评一句:不过如此。

    记得早先便有人论过这个话题,推动文化发展的,并非那些躲在象牙塔里的伪君子。再有则是,以《明报》主笔、总编的身份,以义学创建者的身份,以《射雕》《人间词话》作者的身份,以‘华夏第一诗人’的身份……竟抵不上一份小小的学历?

    前些时候,燕京大学曾有聘请他任教的传闻。事情不知真假,但引起了小范围的混乱,听说燕京内部,许多教授反对,认为张斯的资历不足。闻人说起这件事时,心中冷笑,依然要将那句评语搬来:燕京大学,不过如此。

    想一想你曾经的辉煌,执全国教育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