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一个包裹

    第二十四章 一个包裹 (第2/3页)

效果非常棒,他在这方面有天赋,不然《春江花月夜》也不能那么火。

    张斯扮演了神秘人,观众勉强地接受了。

    许多人为了这一特殊的角色,进电影院又看了一次。而那些发烧友,则在模仿他的声音与说话方式。所以有媒体工作者,好笑地说:“张斯是个奇葩,从此次事件就可以看出来。以一个始终不露脸面角色,却可以与主演平分秋色,不单获得观众的一致赞扬,更能换来大笔票房。如果排列今年奇事,这个应该上榜……”

    这是意料之外的事,至少张斯不曾想到。他亲自上阵,完全是为了质量考虑,根本没想过这些。当然,能获得这样的效果,还是要归功于杨雨薇的能力。所以张倩依很喜爱她,不但不插手影视公司的事,还拉了她去《桃源报》帮忙。

    杨雨薇现在的职位有很多,除了张斯在南方的产业,其它的她都有参与。目下的主要精力,仍放在影视公司上,但随着时间推移,凭她的能力,迟早会获得更多权利,成为仅次于张倩依的存在。

    回到原来的话题,《狙击电话亭》的上映,评论界的反应很明显。

    “影坛遭到强势狙击,张斯的光环依旧,而评论《活埋》只是个意外的人,现在可以闭嘴了。从场景控制上,就可以看出,张斯保持了小成本的特点。由棺材变成了电话亭,上回是一个手机,现在是一部电话,很容易让人误会,他与现代通讯设备干上了。

    《活埋》可以说,是张斯的个人作品,至于是否属于华语电影,实在难以判断。而《狙击电话亭》则是纯粹的国产,不得不说是一件幸事。模仿《活埋》的人,大都失败了,张斯这回则是在手把手地教大家,怎么拍好小成本。

    若是国人还没有进步,那真该买块豆腐撞死。

    倒是本片开头那个长镜头,让人看出了张斯的控制能力。尽管只拍过两部小成本,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张斯对于大片,可能有异于常人的驾驭能力。在此表示期待……”

    这是在说《狙击电话亭》的特点,最大的就是小成本。

    在一个电话亭中,讲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在张斯已经属于第二回了。观众并没有第一次那么惊讶,但依然感到高不可攀。大家非常难于理解,这些冲突与转折,是如何想出来的。尤其影坛中人,倍感压力,一些前辈面对这样的人,时常会感觉自己老了。

    至于提到的“国产”问题,是张斯有意为之。

    《活埋》拍成英语,出于不得已的苦衷。一是担心它的锋芒太过,遭到封杀;二是因为它的内容特殊,难以改动。

    《活埋》的魅力,与美国对外战争密不可分,正是借助这个切口,才得以批判美国的社会现实。小成本的形式并没有想象那么重要,就如大家都看到了《活埋》,但却模仿不来。因为他们想不出内容,单纯将一个人放在棺材里,可不是什么好故事。

    正因为这样特别的设定,导致张斯难以改动。

    而《狙击电话亭》不同,他在讲一个已婚男人的虚伪,暴露的是人性黑暗。而人性具有普世价值,每个国家相差不错。就像已婚的男人,都期待外遇一样。这才给了他改动的机会,将社会背景换到了华夏。

    “从诗歌到,从到电影,大家能看出张斯的特点,绝不‘为艺术而艺术’。

    《电话亭》首先个好故事,这是张斯极为擅长的,不必多说。难能可贵处则在于,他的电影,正如他的社评,仿佛一柄利刃,寒光闪烁,有着批判的锋芒。这是一位真正艺术家,当作责任要坚持下去的事情,单凭这一点,我们也应该对他表示尊重。

    可以说,这次的揭露,是非常深刻的。

    一个已婚的男人,在干些什么事情?骗自己老婆,骗自己朋友,骗遇到的每一个人……虚荣,自大,无聊始终围绕在他身边。而社会又是什么样子呢?遍地的乞丐,妖艳粗俗的妓女,张狂凶狠的蛇头,这是以前未在华夏电影里出现过的,现在大家终于看到了真实的世界。

    你还能看到,主人公命悬一线,媒体人员却如同参加一场盛宴;不问青红皂白,警察就简单粗暴地下判断;演艺圈藏污纳垢,弄虚作假……这是张斯编造的么?相信有一点判断力的人,都不难看出真假。

    主人公在电话亭中,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如同看完了自己的一生。终于幡然醒悟,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而神秘人则留下警告,飘然而逝。这是一个不错的结局,却有些令人难以满意。

    对于主人公的诚意,肯定有许多人表示怀疑,我就是其中之一。而虚构出来的神秘人,也颇不可解,这是上帝的行为,他是否代表了某种意思?他又如何判断主人公是真心实意的……”

    这是对内容的分析,基本没错。

    张斯改动的时候,根据华夏国的情况,填入了许多东西。这样一来,批判的力量,较原作为强。对于社会与人性的黑暗有许多揭露,同时又不影响故事的进展,这才是他被许多业内人佩服的地方。

    当然,张斯的“胆大妄为”是出了名的,真没什么人敢与他比。

    这样一来,他在业内的起点就非常高,形象竖立与一般导演不同。虽然拍的是商业片,却被当作一个批评家,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