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约战婚礼

    第二十六章 约战婚礼 (第2/3页)



    所以前者在内陆的票房,与其成本,不过堪堪持平。而后者的票房,则是则是投资的成百上千倍!输赢结局,一目了然。所以说话语影坛,并不如观众所想的那样惨淡,只要稍稍注意,大有可为……”

    有人站出来,反驳小部分人的冷嘲热讽。

    用大致的数据算了一下,确实颇有道理。观众阅罢,大为佩服。而盲目的性格,使得大家信心猛增,竟开始明目张胆地叫嚣。沉稳些的,还只说张斯“虽败犹荣”,轻浮的人,则已在夸赞华夏电影如何辉煌灿烂了。

    这种浮夸的调调,短时间内竟然形成了热潮。

    看来张斯那个破亿的成绩,确实给了大家不小的刺激。

    而正当国人洋洋自得的身后,张斯却来泼了一盆凉水。他在报纸上贴出了文章,叙述了自己的观点。

    “国人爱热闹,我是深知的,即以此事而论,也能看出一二。

    首先,我与斯蒂文先生并不相识,电影确实碰在同一档期,但没有比赛说法,或是争斗的意思。外间的传闻,我亦听得一些,十分好笑,看来大家颇愿代我拿主意,径直去与别人一较高下了。

    诸位能看得起,倒是荣幸的很。而结果如何,数字摆在那儿,大家看得明白。虽非我主动与人争斗,但论起成绩,确实是败给了别人。至于那些解释的词语,还是不说为妙,输赢有定,又何必寻那许多借口。

    至于票房,承蒙许多人的支持,小小出了些风头。

    我自然十分地高兴,也算大家对我的肯定。而有些人以此便说话语电影崛起、赶超美利坚等等,实在令人诧异。须知一个电影产业,非一日早就的,好莱坞如今雄霸天下,已是经过数代人的打拼。

    华语电影,若要真的崛起,还需电影人多做些实事,少喊些口号。埋头三十年,我们或许可以抵挡它的进攻。至于反击,则要更长的时间。

    有人拿我的获利作证,说比率十分之高。

    其实,这样的洋洋自得,是极为悲哀的,我们并没有资格去欢喜高兴的。这明明是我们的国家,有着极大的主场优势,可一再败给别人,不会感觉羞愧么?被人堵在家门口痛揍,实在不是光荣的事情、

    《雷霆万钧》在内陆的获利比率,确实不高,但它在北美一地的票房,已赚的钵满盆满。加上全球的上映,利润更是丰厚。而《狙击电话亭》只是在自家打闹,又算什么出息呢?好莱坞有人来,要引起去放映,但我们只得个名声,成绩好的话,也分不到什么钱,这不值得难过么?

    更有一点,需要说明,好莱坞的厉害之处,在于做一部中规中矩的片子,依然能获取极大的票房。像《雷霆万钧》这样,它是可以复制的。而《狙击电话亭》稍稍差点,就可能颗粒无收,更是难于模仿,即便我自己,也无法再拍一部类似的。

    我们的底子太差,需要走的路也很长,须得一步一步来……”

    这是张斯的一份自白,条理清晰,内蕴情感。本来热闹喧嚷的舆论,被泼这一盆,顿时静了下来。大家哑口无言,木讷起来。想想也是,差距那么大,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改变呢。终于泄了气,散场了。

    “时至今日,华语电影依然无法与好莱坞抗衡,只是在内陆的反响,稍稍好些而已。但与之前被动挨打的局面,毕竟不同,可算不小的进步了。这与张斯有关,他是第一个敢与好莱坞正面抗争的人,在亚洲搅起了极大的风潮。

    那段时光,许多人回忆起来,好似梦幻一般。华语电影竟在许多地方,与美国大片碰撞,毫不逊色,甚而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而随着张斯被放逐,华语电影突飞猛进的势头戛然而止,立即跌回了原形。错过了那次机遇,令许多人止不住叹息……”

    ————引自《华夏电影三十年》

    影坛消停下来了,但时间并不很久。

    由于此次的风潮,影响颇大,倒是引起了斯蒂文的注意。他找到机会,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并观看了张斯的电影。之后赞不绝口,称张斯是“难得一见的天才”,在电影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

    这样的言论,传回国内,自然有一番热闹。

    国人扬眉吐气,说起来,还是春洋媚外心理在作祟。

    而斯蒂文的言论,不止于此,还公开表示:“张是位值得敬重的对手,那样的小成本,我根本不曾赢他。但上次的比拼,不是我亲自导演的作品,并非严格的两人对决。我自己的电影,也会在大陆上映,到时候或许可以再交流一下。”

    斯蒂文是个有修养的人,温文尔雅,如此说法并不是心存挑衅。他是出于真切的情感,表达对张斯的尊敬。说起来,是真的要与张斯“交流”,因为他是好莱坞的顶级导演,又知道大陆票房的大概情况,说跟别人比拼,纯粹是欺负人。

    这一幽默坦诚的说法,在国人看来,却有挑衅的意味。

    就算没有,张斯也有压力,人家说这样的话,该怎么回呢?

    而接下来的信息,大家始知斯蒂文的幽默,他的电影档期还有一月半就上映了。而张斯第二部电影还未开始,若是拍小成本,倒是赶得上。但因为成本差距过大,根本分不出输赢,最多又是一次“虽败犹荣”。

    若是排大制作,时间又不够用,两人根本无法撞到一起。

    所以这个“挑衅”对张斯完全没有作用,他也不用回应。明白了这一点,大家对于斯蒂文倒生出了不少好感。没想到这个外国佬,话里竟然那么多绕弯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