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定风波

    第二十四章 定风波 (第2/3页)

消灭疫疾?”

    “能!”

    苏大为肯定的道:“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

    “荒唐!”

    李敬玄在一旁狠狠一拂袖,哂道:“疫疾古以有之,当年曹操都没能解决,蜀国诸葛孔明也无法解决,你居然说能消灭疫疾,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右相。”

    苏大为的目光转向李敬玄,那眼神里,幽深中,透着一种嘲弄。

    那是智商与见识的碾压。

    论权谋,论把握人心,或许当时没多少人,能超过右相。

    但若论眼界,若论对这世界的见识,整个大唐,有多少人能超过苏大为?

    可以说没有。

    “右相,听闻你的才名,冠绝长安,如今亲眼见过,呵呵……”

    苏大为摇摇头,嘴角微微挑起。

    “你……”

    李敬玄脸上变色。

    苏大为这种不屑,比任何辱骂都更打脸。

    这是当着李治的面,完全否定他李敬玄的立身之本。

    “竖子!”

    “怎敢如此轻视右相!”

    “不要以为你做得两首诗,就了不起了,比起右相,你还差得远!”

    文臣中,忠于右相的大臣们纷纷鼓躁起来。

    右相不方便说的话,他们可以说。

    右相不方便表的态度,他们可以代劳。

    一时文臣中群情沸腾。

    李治的脸色微变。

    目光带着阴沉,看一眼文官中的人,再看一眼苏大为。

    却见苏大为一拂衣袖,哈哈大笑。

    浑不把这些文臣放在眼里。

    同时他口里大声吟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一出,整个大殿,无论是李治还是武媚娘。

    又或者是谷德昭,还有那帮闹起来的文臣,同时闭嘴。

    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有诗词这般的力量。

    有着穿透古今的力量。

    这首词……

    在场文臣都是此道高手,一耳朵就听出来,乃是《定风波》,又叫做《定风波令》。

    出自唐教坊曲。

    虽然唐以诗闻名,但诗词都是自古有之,只是在盛唐发扬光大。

    在各种场合,唐人还是以诗相合为多。

    词大多是在教坊做为曲目表演。

    此时苏大为居然破天荒在此等场合,念出定风波。

    细思……

    他什么意思?!

    李治与武媚娘,李敬玄与谷德昭,文臣与武臣,均面面相觑。

    一时不解其意。

    但抛去苏大为的用意不说,单听这首词,实在是令人感觉一股凉意从心底蹿上头。

    嗯,上头了!

    好词!

    原来词还可以这样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这般旷达潇洒,浪漫自由!

    让人不由好生羡慕啊!

    李敬玄心中涌起异样感觉。

    但下一秒,他立刻醒悟过来,双眸阴鹫的看向苏大为。

    越是如此,此子越发可怕。

    原本以为只是一个粗鄙武夫,但现在看,此人居然有如此才学。

    可怕!

    这样的人,若不能为己所用。

    那便是一大祸害。

    李敬玄只觉细思极恐。

    无数念头在心中起伏。

    而与苏大为做赌的谷德昭,此时已经快要瘫坐在地上。

    就算再傻的人,听到苏大为这番言论,也知苏大为是胸有成竹。

    确实找到了可以克制疫疾的法子。

    没人敢在含元殿上当着圣人的面撒谎。

    那是十恶不赦之罪。

    也就是说……

    自己要输了。

    待苏大为的证物拿到堂上,待苏大为自己的折子,还有蜀中的折子递上来。

    就是自己的死期。

    老夫难道真要一头撞死在阶下?

    谷德照身体如筛糠般颤抖起来。

    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惧意。

    他后悔,他后悔自己怎么一时昏头了,居然与苏大为作赌。

    如今却如何收场!

    满殿文武百官,此时已经不知如何是好。

    看苏大为,活像看一个怪物。

    不,是看圣人。

    若苏大为真的解决困扰华夏千年的疫疾,此人必能名留青史,其后世之名,不亚于发明火的隧人氏。

    造字的仓颉。

    发明蚕丝织造的嫘祖。

    发现百草治病的神农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