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第一百一十二章 (第2/3页)

在圣人眼里,此物乃国之利器,镇国之宝。

    乃唐军中最高机密。

    除非圣人参与的最高军事会议,等闲不得示人。

    此时,军事地图,与沙盘都列出来。

    而都察寺卿严守镜,以及掌管兵部情报的高级书吏,也被征召上殿。

    武媚娘带着威严的声音响起:“如今图已备好,各位将军,有什么想问?”

    程处嗣微微侧脸看一眼身旁。

    苏庆节上前几步,叉手道:“回太后,臣曾在西域从军,由臣来说西域之事。”

    在苏庆节身后,大将军程务挺也跟着道:“臣曾随总管征过辽东,辽东之事,由臣来说。”

    程务挺乃是东夷都护程名振之子。

    向为大唐年轻一代名将,战功卓著,由他来说辽东之事,极为合适。

    武媚娘微微颔首:“开始吧。”

    苏庆节再次行礼,走到西域地图,随手拿起一支竹杆,点向地图道:“此处为长安,从长安出陇右……若全速奔袭,三个月可至武威。”

    点了一点瓜洲一侧:“这里是酒泉,昔年我等在此地阻挡吐蕃人的攻势,再往前,便是安西大都护的领地,以安西大都护为首,继续向西,便是安西四镇,为我大唐前出哨所,也是大唐在西域保持威慑的象征。

    过了四镇,再前出,便是碎叶水,昔年我军在这里追击过西突厥叛乱可汗沙钵罗。

    碎叶水以西百里,便是怛罗斯,这里……”

    苏庆节对西域地名,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经过他这般解释,朝堂上三省六部,各部重臣,都对西域环境,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坐在龙椅上的李弘也有些兴奋的瞪大眼睛。

    身子略有些不安的扭动了几下。

    过去十几年,他都被养在深宫中,经受的是儒学经学大师的教导。

    何曾这般接触军事。

    这一切,对他是极新奇的体验。

    介绍完地图地名。

    苏庆节的脸色变得严肃了许多:“臣现在,想说一下我军在西域两次大败的情况,然后请太后、陛下,还有各位大臣、将军们定夺,对西域用兵之策。”

    “准。”

    苏庆节此次目光投在沙盘上,绕着沙盘走了半圈,似在回忆着什么。

    这个摊开的沙盘,足有三丈宽,四丈长。

    如此巨大,就算在兵部所制的沙盘里也极为罕见。

    殿上朝臣,隐隐有些猜测。

    估摸着这大概是兵部与工部联合制的大唐万里疆域的部份。

    光是陇右到西域部分已经如此巨大。

    若是大唐万里疆界,只怕能铺满兵部的议事厅吧?

    想想真让人心潮澎湃。

    也只有亲眼看到如此立体的图样,才知道,大唐是如何的恢宏伟大。

    “陛下、太后,请看这里。”

    苏庆节白皙的面上,两眼凛然有光。

    头盔无法将全部长发遮掩,有几缕略带蜷曲的鬓发从缝隙伸出,透着几分野性。

    他的竹鞭指向陇右。

    “李敬玄当日从陇右进兵,直至瓜洲休整,此时听闻斥候回报,发现突厥人的踪影,于是派了先锋出击。

    结果一次斩了三百余首级回来,并且抓回几个活口。

    事后经军中斥候审讯,确认叛军正在四处放牧和劫掠,收集粮草。军中各参谋议事,认为可趁此机会,设下诱饵,引突厥人主力前来,再将其围歼。”

    停了一停,苏庆节等众人消化片刻,竹鞭继续指着下一个地点:“李敬玄认为不需那么麻烦,敌分我专,只要将集中兵力,沿着水源扫荡一圈,便可将叛军歼灭,若不成,也可以掳获突厥人的牛马羊群,以充我军之资。

    在这一点上,将军萧嗣业与之持相反意见,两人相持不下,最后决定由萧嗣业领二万骑设伏,诱突厥人入包围。

    而李敬业则亲率大军,沿河追寻突厥人主力。”

    说到这里,众人都听得入神。

    并没有任何人出声发问。

    在场的大多是知兵之人。

    就算如阎立本和李弘、武媚娘、狄仁杰等,就算没领过兵,也是聪明过人之辈。

    一听之下,没听出这两个战术有什么问题。

    无论是设伏,又或者是以水源寻找敌人主力,都是可行的策略。

    至于李敬玄坚持沿河流进兵,这也是行军必然的选择。

    一是大军人吃马嚼,需要水源。

    同样那些突厥人也不可能离水源太远。

    少数零散的人还可以凭随身水囊支撑。

    若是突厥人的主力,一定也离河不远。

    而且胡人习性,走到哪,便放牧到哪。

    人、马、牛羊,哪样不需要水?

    武媚娘扬声:“说下去。”

    “李敬玄这一路进兵比较顺利,才出击三十余里,就遇到小股突厥人的探子,将其擒杀之后,问出突厥人左路军就在河谷附近。

    于是催动骑兵出击。

    因为分了两万骑给萧嗣业,李敬玄手里还有八万军,共计步卒二万五千,骑兵一万五千,后勤辎重四万。

    骑兵当先,一路沿河追击,连续击溃两股突厥叛军,敌军人数在八千上下。

    被骑兵击杀千余人,余者溃逃。

    李敬玄得到消息后,急令步卒追赶,又遇突厥人率主力,共计两万骑前来溯战。

    步卒结阵击退。”

    听到这一步,仍没什么大问题。

    殿上无人出声。

    但苏大为的眉头却皱了起来。

    “到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突厥人数度强攻,未能奏效。李敬玄令辎重和步卒就地扎营,并令斥候联络追击的骑兵,询问战果,约定两军配合方略。

    直到入夜后,斥候一直不归。

    李敬玄始觉不对,接连派出斥候,都无音讯。

    夜后,突厥人又接连发动数次夜袭,但都被我军营垒和车弩射退。

    直到黎明时分,突闻巨响,上游被突厥人拦水筑坝,趁着天色未明,唐军士卒疲惫,放水冲向大营。”

    苏庆节的声音变得无比沉重。

    他的竹鞭在河流转弯处点了点。

    “经洪水冲击后,我军营垒被毁,大部士卒被水冲走,李敬玄身边只聚拢了千余人,只得狼狈逃蹿。

    结果遭到突厥叛军集合数部胡酋围杀,步卒奋力拚杀,死伤殆尽。

    幸得萧嗣业那一路,察觉不对,及时回援,这才救下李敬玄。

    但唐军大败,萧嗣业手下骑兵也失了胆气,被数倍突厥人围猎,死伤过半,且战且退,一直退回武威,得镇军接应,才算缓过神气。”

    整个大殿上,气氛无丝沉凝。

    方才的沉默,是众人凝神细听。

    现在的沉默,则是震怒、沉重、忿恨。

    “李敬玄先前的那支追击骑兵,也遭到突厥人的伏击,只有数十骑逃回。事后清点,此战之后,十万大军,只有不到万人逃回,乃我军前所未有之大耻。”

    说完,苏庆节忿忿难平,将竹鞭投于地上。

    这战报,兵部早就有了。

    朝堂上诸位大臣,包括武媚娘和李弘也早就看过。

    但那只是简单的文字,只记着李敬玄大败,唐军覆没。

    远没有此刻苏庆节结合各种战报,在沙盘地形上,将整个战局来一场复盘,来得清晰。

    苏庆节叉手道:“李敬玄这一路的大败,臣已说明。至于薛仁贵的情况,请恕臣不明详情,恐怕要请都察寺卿来解说。”

    沉重得仿佛滴出水来的大殿上,传出武媚娘低沉沙哑的声音:“严守镜。”

    “臣在。”

    都察寺卿严守镜上前,先向李弘和武媚娘行礼,方道:“臣得到的情报,还不算太详尽,只能大致推测。”

    “说说看。”

    严守镜走到沙盘旁,俯身拾起苏庆节扔下的竹枝,在碎叶水处一指。

    “去年底,薛礼率五万大军,抵达碎叶水,依之前与安西大都护裴行俭的商议,准备以碎叶水为屏障,抵御大食的兵锋。”

    说着,严守镜又解释道:“自从我们收容波斯总督,大食国的骑兵一直向碎叶水方向渗透,甚至数次直达四镇。

    薛礼抵达碎叶水后,一面就地驻扎,一面派侦骑和斥候四处,打探消息,并征召附近胡人做仆从和向导。

    后来得知大食人有一支大军,在怛罗斯以西,人数在三万上下。”

    这个消息,朝中诸公也是早就知晓,所以并不奇怪。

    但是后来的细节,却不甚清楚。

    以薛礼的用兵老辣,既然知道了敌人的动向,又征召了当地胡人做仆从军和向导,怎么还会失败。

    总不可能像李敬玄那样,被敌人用一把洪水把大军冲垮了吧。

    若真是如此,兵部和诸大臣不会不知道。

    只听严守镜道:“因为路途遥远,再加上我军战败,中间有许多信息残缺,依据最近得到的消息,大致推出,薛礼军得到敌军消息,但并没有直接进兵,而是考量了地形,在查明敌军牧场后,决定突袭敌军后方,焚其牧马和粮草。”

    这番话说出来,李弘还没察觉什么,但如武媚娘、阎立本和狄仁杰,这等老辣之人,已经从中嗅到许多信息。

    其一,有了上次李敬玄之败后。

    薛礼这次用兵,明显谨慎了许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