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6【倒数第一,也是第一】
0146【倒数第一,也是第一】 (第2/3页)
若有人没把考题记完,也可询问附近差役,但不准离开自己的考棚。
朱铭完全按照八股文模式答题,思索一阵,写下第一题的破题:君子之于世也,不先事而有所倚,惟随事而制其宜,盖事必有义也。
接着又琢磨承题,写道:君子处天下之事,惟义之适从。初何尝有所偏倚于其间哉?
朱铭的八股文水平,相比去年又提升许多,已非初次应试那个小白。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避免杂犯。
也就是不能在文章里,犯了皇室的名讳。
徽宗朝的考试,还要避免使用洛学、蜀学的独家言论。
这个很好避开,就拿洋州书院来说,闵文蔚专门列出了相关内容,反复强调那些东西不能拿去考试。而且内容并不多,新学、洛学、蜀学对于经义的阐述,99%都是共通的,只剩关键的1%来区分。
当然,如果没有名师或书院指导,贫寒士子很容易犯错,稍不注意就要犯忌讳。
写到中午,做完四题,肚子已经很饿了。
考场内传来炭焦味,有人在用自带的炉子做饭。朱铭懒得生火,掏出块饼子就水喝,然后去上厕所,解决完生理需求继续答题。
直至天黑,考官勒令交卷,朱铭已趴在桌上睡了一会儿。
省试的考生太多,不可能每天都进场搜检一次。真那么搞,连续三天别想睡觉。因为白天都要考试,晚上十一二点就来排队,哪还有什么休息时间?
吃喝拉撒,全在考场里。
1.3平米的闭塞小屋,只能趴在桌上睡。
夜里,朱铭还在考棚门口,燃起炉子煮了锅粥,就着咸菜和肉脯吃下。
吃完就睡,白天写了十篇文章,还反复修改誊抄,有干一天体力活那么累。
第二日,考十道兼经题。
第三日,考一道试论、五道经史时务策。
试论题,是让考生评价汉宣帝。
这道题肯定出自王黼之手,意图非常明显,让考生夸赞汉宣帝,顺便夸一夸宋徽宗。
朱铭已经猜到出题者的心思,但他偏不夸宋徽宗,只是客观评价汉宣帝。破罐子破摔,大不了落榜,然后滚回大明村去。
两道经史策题,还算中规中矩。
三道时务策题,一篇谈论西北战事,两篇谈论财政问题。
朱铭全部照实了写文章,虽然没有明着批评蔡京和童贯,但却强调吏治败坏问题。
就他这么写,第三日的六道题,是很难获得阅卷官认可的。
这个时代,连科举都得拍马屁!
就拿上一届的主考官蔡薿来说,此人是崇宁五年状元。
这状元水分极大,完全靠溜须拍马当上的。
当时蔡京遭受言官弹劾,宋徽宗也被群臣逼得做出让步。
蔡薿在殿试策论当中,疯狂为蔡京说好话,大肆攻击其政敌。
宋徽宗、蔡京读之大喜,遂将蔡薿点为状元,将其状元文章颁行天下,九个月内就升为从四品。
接着,蔡薿又翻查族谱,认了蔡京为叔父。
有次登门拜访,蔡京让三个儿子迎接。蔡薿立马改口,说以前族谱对错了,蔡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