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5【第二基地·金潭村】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0255【第二基地·金潭村】 (第1/3页)

    “把这一小片竹林砍了,靠下方的地势挖成塘。”

    “那边建几间竹屋。”

    “江边这块地夯实,我要造水硾来捣竹。”

    “那里挖沤池……”

    大明村的管理人员还没过来,朱国祥暂时亲自指挥施工。

    成熟的竹纸制造技术,有几十个流程、几百道工序。

    而朱国祥手上有两套竹纸技术,一来自福建官员提供的北宋末年造纸法,二来自儿子所默写的《天工开物》造纸法。

    前者极不成熟,后者只有大概。

    两相比较可知,北宋竹纸用生料所制,手法极为粗糙,且无法天然漂白。而明代则用熟料纸浆,顺便天然漂白,增加了纤维韧性,提高了竹纸质量,且让竹纸变得更美观。

    但即便是明代的成熟技术,因产地不同,细节也不同。根据不同的造纸工艺,以及不同的竹子用料,造出的竹纸可分为五大类:连史纸、贡川纸、毛边纸、扣纸、表芯纸。

    而《天工开物》只有大致流程,并没有谈及过多细节,需要朱国祥自行摸索。

    朱国祥的优势在于,他可以通过文字描述,揣摩每道流程的作用。比如添加石灰水、草木灰,是利用其怎样的化学特性。古人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不断的观察摸索总结。

    还没开始正式造纸,朱国祥就已经有了改进方法。

    比如《天工开物》说,制作熟料纸浆之前,需要浸泡竹子100多天来杀青。朱国祥觉得不用等那么久,垫一层石灰,再垒一层竹,反复垒叠再灌水入内,就可以用石灰快速杀青。(这种方法直至清朝方得采用。)

    如果使用快速杀青法,浸泡池就得好生建造,要方便随时灌水和排水,而且污水排放量将大大增加。

    若是制造高档竹纸,朱国祥还想出一种方法。

    即在浆料当中添加淀粉水,提高纤维的悬浮度,让纸张质地更均匀,淀粉微粒还能留在纤维缝隙中填料。这在《天工开物》里是没有记载的,甚至在明代的南方也不存在,反而出现于清代的汉中地区。

    淀粉水不需要特别制作,可以弄个粉条作坊,做米粉也可,做红薯粉也可。用制造粉条的残料,过滤之后加入纸浆,等于是废物利用了。

    农学也是理科,朱国祥属于理科生,高深的化学知识他不懂,这些基本的却没啥难度。

    反倒是学历史的朱铭,一时间很难想得出来。

    山谷上游的开阔处,有一个天然小湖泊,曾经是可以淘金的,所以被称作“金潭”。整条河谷叫“金潭谷”,湖泊旁边的山岭叫“金潭岭”。

    现在,河谷中的村落,被朱国祥命名为金潭村,人口暂时只有大明村的五分之一。

    除了部分忙于农事,剩下的村民,都来帮忙建设造纸场。青壮干重体力活每天30文工钱;老弱妇孺帮着打杂,每天15文工钱。半上午、半下午的时候,还提供两顿免费伙食。

    工资并不高,但村民非常高兴,给钱还有吃的,以前没遇到过这种好事。

    还有几个妇女儿童,被派去寻找植物。

    黄蜀葵、猕猴桃藤等好几种,随便找到一种都行,这是造纸时必备的“纸药”。各个地方都有代替品,揉搓捣碎加工成黏性液体,它能让浆料漂浮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