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农耕为本

    第七十四章 农耕为本 (第2/3页)

致,共度难关。

    河朔蒙古控制区水源还算丰沛,巴根台改造渔船,制作大型拖网,组织了几只大型的捕鱼队,充分利用渔业资源。在各个县都建立了渔业加工场,腌制鱼干。甚至鱼骨头都高温烘干处理后磨成鱼骨粉,掺杂在谷物里制成军粮。鱼骨粉含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还能节约不少粮食。

    军队的训练增加了大规模围猎科目,即可以接近实战,又可以解决一部分粮食问题。大量的肉食,可以增强军队体质,肚子里有了油水,还可以节省下大量的谷物粮食。

    都粮监还要负责丈量田亩,摸清耕地的实际情况。14个县一部分是官田,原来是由各地方管理,招募佃户耕种。现在官府瓦解,巴根台派人接管了这部分土地。当然还有大量的私田,包括女真猛安谋克的田地,大量官绅田地,真正的自耕农很少了。

    金朝初期,土地分配还是比较公平的,但是随着水旱交征,课税日甚,豪门大户凭借特权,侵夺严重,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官绅手里。蒙古人来了以后,那些豪门官宦逃亡甚多,大量土地荒芜。巴根台毫不客气的下令都粮监接管了这批土地,没有逃亡的金国官僚地主一律逮捕,查抄家产。

    一部分归附蒙古人的地主,土地田宅暂时不动,财产也可以保留。但是他们手里的粮食,必须在都粮监的统一管理下,除了留下自己的口粮,全部卖给都粮监,再由都粮监统一发卖。有敢于黑市买卖者,一律斩首。

    巴根台重新统计了户籍,把田地分给没有土地的佃户流民,按每户5口之家60亩的标准分配,最高不超过80亩,家里4丁以上的必须分家。

    但是还是有大量贫民没有土地可分,巴根台的办法只有一个:开荒!军队的人力畜力,都必须帮助百姓开垦荒地。军队的铁匠铺子,工兵部队,除了修理军械,不再打造军用产品,全部用来制造农具。

    巴根台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效的延缓了饥荒蔓延。但是以当时的农业水平,旱地亩产上等田不过1石2斗,中田1石,下等田才8斗,养活这么多人,这么多军队是不可能的。巴根台忧心如焚,夜不能寐。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大道上却人流如织,家家户户都在挑水浇地。军队的马匹,也套车拉水,有的甚至要到2、30里之外的河渠取水。

    两个骑马的客人由远而来,白马上是一个黑袍轻纱的美貌女人,黑马上是一个绑着左臂的冷漠少年,正是巴根台和玛蒂法。巴根台伤重,但是他要到庄稼地里去,和农民们谈一谈,切实掌握这个时代的农业水平。玛蒂法也只能陪着他,防止伤口在炎热的季节发炎。

    巴根台下了马,蹲在地头抓起一把土又闻又看,还算细腻,说明这是深翻细耕过的。这是一片麦田,舔一舔,土质明显含盐碱过多,这样的土地是不可能有很高的产量的。根本原因,还是缺水啊,水浇地之后很快蒸发,把水中微量的盐碱留在土地里。而这个时代的农民,还没有掌握完善的堆肥技术,造成土地肥力急剧下降,用不了几年就会变成盐碱地,没法产粮了。巴根台叹了口气,这才是造成土地开垦困难的根本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