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百炼钢弩

    第五章 百炼钢弩 (第2/3页)

可以达到300米,初速可以达到500米/S,其威力是这个时代无法想象的。但是以1207年的技术水平,打造不出钢弩的关键部件,比如偏心轮,滑轮,这个时代也无法制造优质的弹簧钢片,也就无法制造现代弩机。这个时代也做不出现代钢弩的钢弦。但是制造钢制弩弓还是有可能的,其他配件采用宋弩技术,虽然射程威力与现代弩弓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大杀器了。因为钢件能够承受更大的拉力,而且相对制作容易,保养容易。

    蒙古的冶铁技术,草原上传承了千年了,基本还是靠锻打去除铁料的杂质。铁料经过反复锻打,直到重量不再减轻,一块百炼精铁就练成了。但是一般情况下,这种炼铁法得到的是熟铁,熟铁太软,硬度不够。如果要得到钢材,还必须往熟料里锻打渗碳,这就考验锻工的手艺了。因为这样的锻法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碳分布不均匀,另一个问题就是里面的碳配比无法掌握,除非运气极好,否则难以练出真正的好钢。

    熟铁太软,无法制作钢弩。要得到制作钢弩的材料,必须要有坚硬的钢料做外层,内层是柔韧的熟铁料,外硬内软,坚硬又不失柔韧,这样的弩弓才能成为杀人利器。这就是所谓的包钢技术,中国的唐刀,就已经采用了这样的技术,日本的武士刀又把这种技术发扬光大,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铁匠孟和的炼铁炉打造熟铁没有问题,关键是钢材。巴根台认为,炒钢技术是可以得到优质钢材的,只不过蒙古草原还没有人懂得这个技术而已。他教孟和在地下挖了一个坑,做成砖砌地炉,作为炼钢炉,羊皮鼓风箱从上面入风。地炉最下面是焦炭火室,炉膛里是铁渣,和一定配比的煤末,蒙古草原的煤含硫量普遍比中原煤低,正是炼钢的好材料。一切准备就绪,开始点火鼓风。这个时代都是低温炼钢,炉温很难超过1千1百度,这就对工匠的手艺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对人类的体能也是挑战,可以说当时的低温钢材,都是工匠们血汗的产物。

    当炉子里的铁化成浆糊状的时候,巴根台和孟和一家人开始不停的搅拌,把碳和铁水均匀的融在一起。然后出铁水冷却锻打,反复加热锻打,一块炒钢坯就基本成型了。巴根台说:“孟和大叔,这样的炒钢硬度和韧性都比渗碳钢要好,但是打造这样的钢弩还不行。要反复的加热锻打,制成百炼精钢,用这块钢料包在熟铁料外层,经过油料淬火才能坚硬又不失柔韧,才能制成威力强大的钢弩啊。”

    孟和看着巴根台,惊的呆了,说:“草原上没有这样的铁匠师傅,就是我们的蒙古巧匠希瑞也做不出这样的精铁啊,是谁教了你这样的神奇手艺?!”巴根台说:“这是中原汉人的炼铁办法,咱们蒙古人还不会,你是第一个制成这样精钢的蒙古人啊。”巴根台笑的象阳光一样灿烂。

    接着,他告诉孟和怎样做弩机,望山怎样制作,挂钩在什么位置,悬刀怎么制作,又画出了精钢三棱箭簇的图样让孟和打造100个。巴根台并无冶炼实际经验,很多事情还要靠孟和的悟性。巴根台就住在孟和的家里,随时和孟和一家商量打造他的钢弩。制造超越时代的东西,是非常艰苦的,认识是一个方面,在没有机械锻锤的时代,其劳苦是现代无法想象的。

    巴根台和孟和一家每天都泡在炼铁炉旁,拼命的干。孟和的妻子死了很多年了,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那日松比巴根台年长5岁,长期的打铁生涯使他已经长成了一个魁梧少年,是一个朴实沉默的小伙子。乌尔罕13岁了,开始显出少女的模样,总是逗弄沉默寡言的巴根台说话,让他讲山林打猎的事情。

    巴根台不是个能说会道的人,惊心动魄的肉搏战在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