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特种装备

    第二十章 特种装备 (第2/3页)

战场上活命的机会更大一些。在这个时代,还没有人意识到工匠对军队,对胜利的重要性。

    他从不尔罕山采来石灰石,从克鲁伦河畔采来石英砂,向洗染作坊的工棚里要来一块天然碱,这样他制作玻璃的主要材料就齐备了。但是这样烧制的玻璃透明度还不足以制作镜片,从草木灰中可以提取钾盐,在玻璃熟料中加入钾盐,就可以得到无铅玻璃,也可以称为无铅水晶,用这样的水晶玻璃制作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就可以制造望远镜了。最简单的望远镜可以用凹透镜作为目镜,凸透镜作为物镜,物镜和目镜的焦距比值,就是望远镜的放大倍数。

    理论上说,这个时代是具备制造望远镜的条件的。但是难题还是很多,按当时的技术水平造两座池窑没有问题,一座熔炉,一座退火炉。但是炉温起码要达到1200度,才能烧制出无气泡内部均匀的玻璃,现代玻璃炉温都在1400度-1600度。这对这个时代是巨大考验,按这个时代炼铁炉温一般也就是1000度,达到1100度都很难,要达到1200度太难了。

    再一个问题就是模具问题。巴根台远远没有威尼斯玻璃工匠的玻璃吹制手艺,吹制成型想都别想,军营里的工匠更是连玻璃是什么都没有听说过,所以在工艺上的问题巴根台只能自己想办法。办法只能是制作阴模和阳模,采用浇铸法成型。那么问题来了,他没有合适的耐火材料制作模具!

    他手里有生石灰,倒是能制造石膏,但是光用石膏做耐火模具可不行,温度超过600度就会脱水,成为粉末,必须要制造耐火石膏,可是耐火石膏不是这个时代能够制造的。不尔罕山倒是有石墨,可是这个时代不具备石墨加工成型的条件,耐火铸铁这个时代也难以制造,这样玻璃模具就成了大难题。

    他反复思考,还是决定用铁模浇铸法制造镜片,这副铁质模具对匠人的手艺可是巨大的考验。这个时代既没有机床,也没有电火花,也没有线切割,全是靠工匠的钳工技术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他和一个汉人金银匠张老三奋战了好几天,终于做好了这套模具。巴根台对这个时代的匠人手艺有了深刻的认识,也许他们没有文化,没有设备,但是祖传的手艺真不是盖的。你只要告诉他们怎么做,他们总会做出你要的东西,欠缺的是创造性思维和加工精度。

    但是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人了。这个时代的欧洲正在中世纪的肮脏和黑暗中挣扎,创造性几乎为零。巴根台深感束缚人类的,并不是世界,而是人类自身,而在这个时代普及科学知识,就是天方夜谭。

    模具问题解决了,接着就是炉温问题。之所以古代炉温提高很难,除了鼓风技术的不足,主要是还燃料不行。当时东西方炼铁主要还是用焦炭,这样炉温的提高就很难了。人类直到用煤炭冶炼,才真正能够炼制钢材。要想制造高水平的玻璃镜片,就要有更高的炉温,更高的炉温就必须有高质量的煤炭。

    巴根台在不尔罕山中转了几天,只找到一些褐煤,褐煤的发热量太低,他没有把握达到制造玻璃的要求。他一直往南搜寻,跑了几天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