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世纪初的中国行情】

    473【世纪初的中国行情】 (第2/3页)

苏省和闽省建了3400座加油站,随即又在北方各省跑马圈地,并对民营加油站进行高价兼并收购。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竞争日益激烈,收购加油站的价格也越来越高,一年之内翻了四倍,那位晋商趁机卖掉多家加油站,然后在北大南门疯狂开网吧。

    这晋商的运气太特么好了,既赶上加油站的卖价高峰,又赶上开网吧的黄金时期,轻而易举的完成华丽转型。

    “两桶油”的改革上市,属于2000年左右,诸多国企的一个缩影。

    这些都是在为加入WTO做准备,连续20年的国企普遍性亏损,在今年突然实现了惊天逆转。国企数量虽然大大减少,但全年实现利润2000多亿元,同比增长140%,创下90年代以来的最高纪录。

    诸多国企越来越商业化、市场化,其中药品行业就是个典型。

    神州电脑一年1亿的广告预算,根本不能跟药企相提并论。哈药集团在今年的前五个月,就直接砸出5.7亿元广告费,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广告客户。而在1999年以前,哈药集团的总资产不过1亿元,每年的研发费用不超过250万元。

    这种搞法,跟几年前卖保健品非常类似。哈药集团在1999年,想尽所有办法弄钱,全部拿去打广告,甚至是到处贷款打广告,今年把赚来的钱又拿去打广告。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广告费就砸出去13亿元,它欠央视的广告费都超过自身总资产了。

    其他国有企业纷纷效仿,卖药的、卖电器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全国媒体的广告价格节节看涨。

    科研创新不搞了,产品质量不顾了,就是疯狂打广告。有些企业的广告效果良好,订单远远超过自身产量,也来不及扩大产能了,干脆就把生产外包出去,趁着大好时机贴牌圈钱。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央在大力推动国企重组,而且进行倾斜性的税收优惠。国企的自由性增强了,需要上交的利税降低了,于是就能利用关系贷款搞钱,打广告之后,还能跟民营企业打价格战。

    这谁顶得住啊?

    人家比你更好贷款,应缴税额还比你更低,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