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天下大势

    第十三章 天下大势 (第2/3页)

但知世郎语意诚恳,确是佩服对方武术,自愧不如,诚心求教。这语意旁人都听了出来。

    徐朗忙道:“不敢,不敢。晚辈年幼学浅,深盼他日得有机缘,求将军多加指点。”他这几句话发自肺腑,也说得恳切之极。

    知世郎在反隋义军中身份极为崇高,反隋其他各路义军自知世郎王薄以下见他如此,既觉气沮,对徐朗顾全义军颜面也暗暗感激,都觉今日之事,是决计不能再出手向他索战的了。

    这时忽听到又一阵人仰马翻的声音从远处传来。长孙无忌连忙上前一看,只见到一群两百来人的黑甲骑马武者远远蜂拥而至。只听见一名武将高声叫道:“山西太原李唐军来也,识相的就快快出来受缚纳命,我会在将军面前替你求情饶你不死。”

    “是太原李唐军的铁甲兵!”

    幸好这次是救星到,徐朗暗想。

    徐朗想起,隋末时期的李唐玄甲队全都是百里挑一的将士组成,身穿黑衣黑家,威震边陲。长白山义军见李唐军人多势大不由得议论纷纷,几个首领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趁李唐军没有来到之前,分成几股撤退。

    临走时,知世郎王薄还握着徐朗的手说:“当今天下大乱,良禽择木而栖。小兄弟,如果他日想投奔义军,我代表长白山义军欢迎你,二把手之位随时虚左以待!”

    “徐小子,我跟你没完!”临走时,韩炮还恶狠狠地了一句,随着义军的大队人马而去。

    “去!我治好了你的手,还有这样恩怨不分的人的!”徐朗不由得对这样冥顽不灵的鸟人哭笑不得。

    徐朗方送走了知世郎王薄,刚刚转过身来,只见长孙无忌已经走上前用没有受伤的右手紧紧执着徐朗的手:“恩公请留步!如若不弃,不如随在下一道回附近李唐军营,让无忌款待一下聊表救命之恩。”

    徐朗想想这提议不错,也就同意了。

    当日晚上,随李唐军回到大本营的徐朗洗漱一番后被安排到一处大宅那里设宴款待。

    徐朗刚来到大门只见站了十多个武者服饰相同的劲服大汉,其中一人剑眉星目,一表人才,颇具富豪之气正朝着他走来。徐朗定睛一看,原来正是他在长白山义军那里救出的长孙无忌。

    徐朗细看长孙无忌,那人换过一身华服经过半天休整已经整个人神采飞扬,一点都没有昨日落在长白山义军的落魄模样。这时候长孙无忌站起来自我介绍说:“昨日情况危急,忘了正式介绍。本人乃长孙无忌,乃眼下山西太原李渊底下的幕僚,恩公鹤立鸡群、一表人才,不知高姓大名,又是何方人士?”

    “长孙无忌?”徐朗记起来了,心想,“这家伙莫不是历史书上写的天生一张利嘴的长孙无忌?”史记上记载,长孙无忌乃大唐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在隋末唐初时,曾多次出计策助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后迁左丞相。“反间计”、“离间计”,均出自其手。换言之,这长孙无忌以后可是李世民不可多得的左右手。这样一来,他岂不是和自己志同道合?

    徐朗想到这里,连忙接口说:“长孙总管言重了。恩公之说,实在不敢当。在下也只不过是路见不平而已。在下免贵姓徐,单名一个朗字。长孙总管若不嫌弃,叫我徐朗则可。”

    长孙无忌拱手点头说:“好好,那徐朗也不用拘礼,叫在下无忌就好。”

    于是两人也不客气,酒过三巡。长孙无忌又道:“无忌有个提议,不知道当不当说。不知道徐朗愿否听在下一言。”

    徐朗朗声道:“愿闻其详!”

    这时只见长孙无忌放下酒杯,娓娓而道:

    “无忌只不过是太原李渊王将军麾下一个小小的幕僚,敢问徐朗有没有意思在这天下乱世扬名立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