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汴京风雷急
24、汴京风雷急 (第2/3页)
名将,乃名将种师道之弟。靖康元年初,金军进bi东京(开封)。68岁的种师中,奉诏率秦凤兵入援。未至而金军退,便率军2万驻守滑州。
二月,金军围攻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师中被授为河北制置副使,奉命率军驰援。师中率部,由井陉道出师,与姚古形成掎角,再进平定军,乘胜收复寿阳、榆次后,屯兵真定。
当时,朝廷大臣立议矛盾。枢密院主张破敌,而三省令却要护送金军离开。师中渡过黄河,见粘罕部分麾下,北撤已抵泽州。师中奏请朝廷,建议允许他,出其不意,自邢州、相州之安阳、上党,从侧后袭击粘罕军,宋廷不允。
之后,师中见斡离不,撤军北去,便命部下追逐之,直至其出境。
接着,粘罕自己避暑云中,却留兵分别守牧。有观察者,告诉朝廷说,粘罕已经退兵。朝廷知枢密院许翰,信以为真。便多次“派遣使者,督促师中,且责以逗挠(因怯阵而避敌)。”
师中叹曰:“逗挠,兵家大戮(侮辱)也。吾结发从军,今老矣,忍受此为罪乎!?”
八月,粘罕军又兵至太原一线,连破周边各县,并命麾下继续采用“锁城法”,致使太原内外不通音讯。朝廷命姚古驰援。姚古虽然收复隆德、威胜,扼南北关,然而却不能解围。
于是,朝廷又命种师中驰援。师中抵寿阳之石坑,为金人所袭。五战三胜,回趋榆次,往太原方向已经百里。此时,应当与师中会师的姚古、刘灏,却失期而未至。造成师中军断粮,士兵皆饥饿难战。
此时,正遇南下直bi真定的斡离不军,获悉宋廷最精锐的,种家“秦凤军”,遇困境。立马趁此良机,全力围攻师中军,于井陉及其周边。其他宋军,右军溃而前军亦奔。唯独师中及其麾下死战。士卒发神臂弓射退金兵,却朝廷粮草、犒赏不见。大多愤怨,欲求生而散去,所留者才百人。在金军重重包围下,师中浑身受重创,最后,带伤力战而死。
种师中,死得壮烈,死得其所。正如宋将刘韐(革声)所言:“师中闻命即行,奋不顾身,虽古忠臣,不过也!”
师中老成持重,宣和、靖康二朝名将,自是气夺诸军。宋军将士感慨不已,纷纷奏请朝廷,“加优赠,以劝死国者。”朝廷诏赠种师中为少师,谥曰“庄愍”。
种师道与种师中兄弟,一代名将。皆于靖康之难中,为国捐躯,相继而去。不能不令人,为之扼腕。
壮哉!种师中,忠勇义士也!
——————————————————
东京,汴梁。
宋朝第九帝,靖康帝,赵桓,这位倒霉的天子,年前腊月刚继位,年后正月金军兵临城下。前脚用力赶走金兵,后脚金人又杀回马枪。昼夜不得安宁,惶恐、无助不已。朝廷内外异说汹汹,险情叠急报。
……
报:我河西北军事重镇太原失陷。帝不安。
报:我河东北军事重镇真定陷落。帝难眠。
报:老帅种师道逝世,有遗书奏请皇上,退守关中渭水流域。帝不纳。
报:众臣议请皇上南下,汴京,命李刚、宗泽前来守御。帝不纳。
报:金人东路军,已经兵临汴京城下,屯兵城外刘家寺。帝慌乱,派使节。
报:姚友仲与诸将议决奏请朝廷。乘金人东路军远来疲惫,尽发汴京六万精兵,出其不意,攻之可胜。帝不纳,意偏宰相唐恪,主和议。其实帝不知,其奏报被唐恪掩下。
报:金人西路军,也已兵临汴京城下,屯兵城南青城。帝惶恐,派使节。
报:指挥使蒋宣率数百精兵升殿,要保皇上杀出重围。帝不纳,执意和谈之策。
报:虏酋强攻我汴京十六座城门。帝不吃不喝,忙乎朝廷使节频频出城,络绎不绝。
报:善利门破。报:宣化门破。报,报,报……
——————————————————
九月十五日,宋使李若水,到达榆次,见粘罕,求和。
太原之役,粘罕军,经此战后兵力翻倍,增达近14万。粘罕随即置军五六万,命完颜娄室、完颜希尹,两人轮流于潼关外一线,督师阻止宋朝的西军勤王。于是,完颜娄室,南渡黄河,西趋洛阳,封锁了潼关,把宋朝最精锐的西军关在潼关以内,断绝了其东来的勤王之路。除此,粘罕军依然还有兵力七八万,兵锋直指汴京。
太原之役,宋廷失去最精锐的西路军,外加宋廷主和派,严令阻止宋军勤王汴京。
十月初二,王云,至真定府见斡离不,求和。
十月初三,种师道病重于郑州,靖康帝命召还京师,经御医不停治疗无效。
10月29日,太尉.镇洮军节度使.同知枢密院事.种师道,逝世。靖康帝赐其谥号:忠宪。
种帅逝世前,领京都以外之兵20余万,强撑赴前线。知道自己生命之灯将息,一面新募中原各州县乡兵,转为正规军近27万人。一面上书遗奏,奏请皇帝退守关中,渭水流域。即,陕西、四川境内。靖康帝接此遗奏,未采纳。
种帅病卒后,其新募之兵,被主和派,唐恪和耿南仲,以财力不支为名,全部撤销。
失去种师道,无疑让靖康帝更无助。面对宋廷乱成一锅粥,一时国中再无大将可用,赵桓六神无主,面对众臣建议:“皇驾南退,命李纲、宗泽代守汴京。”之请,又担心汴京生灵涂炭,不置可否。
河东北门户真定,于太原陷落后,即兵临城下。金兵东路斡离不军,一出保州,当天破雄州。接着陷新乐等县镇,再破大将种师中,最精锐秦凤军,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