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五军全线溃

    55、五军全线溃 (第2/3页)

。我自己,御前带刀护卫,实在无法关注他们成长。弟弟吴益15岁,吴盖13岁,潜质不错的。公心,待将来局势相对稳定后,大师若愿意,我可以促成朝廷,拜大师为太学尊师。如是,大师便可为社稷,为培养人才做点贡献,从而一展大师远大抱负。”

    “好个私心公心,正中清照下怀。今生有你成了忘年之交,清照幸运也!”

    须臾,又道“另外,我想问一下,你赏过易安词作,如何看法?”

    吴央见其似乎很期待的目光,便道:

    大师词苑大宗也,诗词作品皆为佳作。若按阶段分,16岁作《如梦令.争渡》,之后作《如梦令.知否》,21岁作《一剪梅》》《醉花阴》,37岁作《声声慢》,46岁临乌江之作,即新作《夏日绝句》等,皆为代表作。

    若按风格分,大师词作可谓“婉约”之大宗,而《夏日绝句》又可谓“豪放”不让须眉。

    若说词论,大师“别是一家”说,堪称精典。

    ——大师,吴央班门弄斧了,若有不到位之处,大师海涵。

    易安越听,双目越放光,神情却越来越严肃。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也!不仅读过,连何时所作也清楚。到位也,言简意赅。然乌江所吟五绝,除了明诚当时在侧,当无人知晓才是。我因当时吟罢,感觉明诚神色大变。不久后闻他卧病,思之与此感怀之吟不无关联,因而深藏不宣也。”言罢,满脸官司样,望着吴央。

    “大师有所不知,我于建康驿馆,听赵前辈吟诵过。前辈吟罢,的确说过深感惭愧。我想,前辈也许不仅仅对我吟诵过吧,因之‘铿锵’名作也!大师临江而慨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豪迈贯地,气贯长虹,可谓千古巨叹也!必将代代传诵,从而不朽万古也!”

    “你如此高看,我甚慰。谢谢!”

    “……”

    “护军大人,邓统领在岸上等候,命我先拜见李大师。想必这位是大师了,小的拜见!”紫薇言罢一揖。易安颔首,以示谢意。

    “如是,大师我们走。这里交给紫薇了。紫薇乃陪伴我,一起长大之玩伴与书童,情同姐妹。交给她,你我可放心。”

    易安走出船舱,终于可以登陆小歇了。一路沿运河南下,船上整整呆了40余日。

    她跨上紫薇骑来的马儿,身手敏捷。虽届徐娘半老,风采却依然。

    ——————————————————

    越州行在,可谓云遮雾罩,气氛格外紧张。

    败报快马不绝驿道,人员更迭频频。没有人顾及争论,没有人可以安逸。皇帝与行在官员,不停地忙于调兵遣将,走马灯般更换、替补,官员与将领。不停地下旨,缓解战火重灾州县的民众生存问题。不是减免此地赋税,就是调补彼地银粮。

    然而,无论怎样调遣、更换大员、大将,无论怎样频频下旨减免与调补,依然无济于事。因为,战火蔓延迅速,受灾面越来越大,形势越来越严峻。

    吴央忙的脚不沾地,救火般日夜奔忙。回想去秋至今春之战,自四月金人才撤兵,六月就首报“金人陷磁州,守将降。”

    ——————————————————

    六月,右司谏袁植,奏请诛黄潜善,及失守者权邦彦等九人。

    帝不纳,诏批曰:“朕方念咎责己,岂可尽以过失,归于臣下?”

    接着,诏谕中外:“以迫近防秋,请太后率宗室迎奉神主如江表,百司庶府非军旅之事者,并令从行。朕与辅臣宿将,备御寇敌,应接中原。官吏民士家属南去者,有司毋禁。”

    诏令刚发,战报频仍。

    七月,金人犯山东,安抚使刘洪道,弃潍州遁逃。莱州守将张成,举城投降。翟兴引兵入汝州,告败。接着,山东盗贼郭仲威,又陷淮阳军。

    八月,济南府知州,宫仪(姓名)数战于密州,兵溃。宫仪与刘洪道逃奔淮南,守将李逵以密州降金。金人追杀大将刘光世军,刘投降。

    九月初一,日全食。朝野一片惊惶。无论是上下官兵,还是城乡民众,皆议流年不利。

    这日,谍报金人治舟师,将由水道窥江、浙。即,传报金军即将饮马长江。

    报,金人陷单州、兴仁府、南京,抓获守臣凌唐佐,降之。

    接报,沂州失守。金大将完颜娄室,陷长安,经略使郭琰,弃城逃遁。再报,潭州禁卒作乱,谋窜不果,向子諲随招安之。河北盗贼郦琼,围光州。

    十月后,赵构不断一路南逃,金军一路尾追而势如破竹。

    报,金军陷寿春府,陷黄州,守臣赵令战死。

    报,金军进而自黄州渡江。大将刘光世,再次引军逃遁。江州知州韩梠,弃城逃去。

    报,金军,自大冶县趋军洪州,太后陷于险境。

    期间,京西盗贼刘满,陷信阳军,杀守臣赵士负。又盗贼入宿州,杀通判盛修已。

    ————————————————————

    进入11月,越州行在,气氛紧张到无以附加。朝廷官员几乎没有一天,不提、不议、不催“移跸”。

    有的奏请移跸西蜀,有的奏请移跸福州、泉州,也有竟然奏请移跸广州的。

    皇帝对这些奏请,皆无动于衷。直至11月中旬,皇帝收到韩世忠密奏,其中提到:护国夫人梁氏红玉,请求转告陛下“国家已失河北,山东,若又弃江、淮,更有何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