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极目楚州寒

    92、极目楚州寒 (第3/3页)

有你。如果失去你,李小乙父女怎么活?那不等于用悲剧换悲剧么?更重要的,万一失去红玉,谁来接管她的幕府,走完英雄没有走完的路?谁来照顾抚养亮哥儿?你可是与亮哥儿,有血缘关系的姨母啊!”

    接着,要如倩说说具体想法。

    如倩边说边冷静下来,完了安坐着发呆。吴央便起身,表示要走了。她要如倩不用急着回幕府,反正就在附近,好好在苏公堤(苏堤)上走走。好好想想,如何实施如倩自己的提议,筹备的细致一些,才是正办。

    如倩,依依不舍地,目送吴央策马远去。

    ——————————————————

    山阳,地处中国北方南端,而又处于中国南方最北端,横贯南北分界线,故为南北气候、文化的过渡地带。

    从生活角度看,淮南人爱吃米,淮北人爱吃面。

    从地理角度来说,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

    从自然景观地貌来说,山阳境内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淮河以南多是丘陵地带。由盱眙到南京逐渐明显。而淮河以北,往徐州、宿迁一带去就是平原居多。

    从气候特点来说更为明显,淮河以南是亚热带气候,而以北则是暖温带气候。山阳,以南有明显的梅雨季节,以北则没有梅雨季节特征。山阳以南多是水田,种植水稻、甘蔗为主,以米食为主。而北面多是旱地,主要是小麦和杂粮,以面食为主。

    从植被种植来看,山阳以南多是常绿阔叶林植物,针叶林少。而越往北针叶林越多,落叶阔叶林大面积存活。

    如此这般表明,楚州山阳必然是一个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

    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前楚州区),东汉建武时期,封皇子刘荆为山阳公,山阳之名始见。隋置山阳郡县,唐置东楚州、治所山阳县,北宋沿袭。

    宋初,山阳县东南境至射阳湖,与宝应、盐城分湖为界。西南至石鳖山,县西界与淮阴县犬牙交错。

    山阳西南,毗临洪泽湖。

    洪泽湖,远古的“破釜塘”。隋炀帝杨广,从洛阳乘龙舟游幸江都,一路干旱,经过“破釜塘”时,喜逢大雨,水位大涨,一望无边,他一时兴起,就将破釜塘改为洪泽浦,洪泽之名由此而来。到了唐朝,才起始改称洪泽湖。

    洪泽湖涉及山阳治所:洪泽、盱眙、淮阴、宿迁、泗洪、泗阳、宿城等地。

    盱眙(音:须怡)有老子山(紧挨盱眙,隶属洪泽县,也叫洪泽老子山。)

    楚州老子是彭祖的后代,生于淮水之滨。传说,他的母亲因吃了水中漂来的一只李子而怀胎,孕育八十一年,生下一子白发苍苍,故取名老子,又名老聃。周王朝为了开发西域,宣扬周礼,派老子西方游说。漫游中,他因吃了西王母的仙草而修炼成仙。一天他骑着青牛,从天廷飘落到海中一块礁石上后,海水退了,这礁石成了一座小山。他在这里修道炼丹为渔民治病,人们尊称他为太上老君,并把这座山,叫做老子山。

    盱眙境内,绝大多数为南北地域边缘物种,是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区域内山、林、泉、湖、石、洞,自然造化,佳景天成。

    其中有铁山寺。铁山禅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是汉人出家的第一位僧侣,严佛调所建,为其开山之道场。据《出三藏记集》上记载,严佛调,为临淮郡,即盱眙人。公元182年,严佛调回到了家乡临淮郡,主持修建了,以铁山禅寺为主的几座寺庙,广传佛法。他希望自己的开山道场,香火一直延续下去,能够铁打江山般牢固,因此取名为“铁山寺”。

    北宋年间,境内较为太平,漕运、盐运得到进一步发展。朝廷鼓励垦殖,修复和增建灌溉设施,引进“占城稻”。境内文化在太平之年有所发展。府、州、县学普遍建立,受教育者增多,文化名人也颇多。

    如,著名诗人张耒,就是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才子。

    如,主修《奉元历》的著名盲人,天文历算家卫朴。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其名著《梦溪笔谈》中,记载了一个,他敬重的与他共事多年的,淮安籍学者卫朴的事迹。记录卫朴精通数学,研究日蚀现象达到了当时最精确的水平。

    如,盱眙第一山的宋代题刻,其中不乏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大家的珍品。

    “黄柑紫蟹见江海,红稻白鱼饱儿女。”正是这一时期的生动写照。

    到了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楚、泗、承州。涟水军镇抚使、淮东安抚制置使、京东河北镇抚大使等,均驻节楚州山阳城。

    由于南宋、女真多年对峙,争夺淮甸。山阳境再度成为前线,遭受兵火的长期荼毒。经历长期战乱,境内一片凄凉。

    而由黄河夺淮入海带来的频繁水灾,又使境内雪上加霜,益加萧条。

    八月二十日,经一路满目萧杀,一路探访侦察,总算抵达山阳境的吴央、如倩一行,真个是,至聆淮水冷,极目楚州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