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御驾亲征行

    99、御驾亲征行 (第3/3页)

两个不要命的二杆子牛犊。

    一虎虎一窝,何况数虎咆啸?!

    宋军,全部成了一群不要命的发飙狮虎,狂暴杀来!

    刘猊,惊吓的带着数十骑,直接开溜。伪齐军一看主帅都溜了,也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由于跑得匆忙,还有数万人滞留在战场上。这些人看见宋军如此神勇,直接吓傻了,站在战场上一动也不动。

    杨沂中大喊:“你们都是赵宋的子民,事已至此,还不投降吗?”这群伪齐兵一听,立即跪下投降了。

    杨沂中,大败刘猊于藕塘。刘麟在顺昌(安徽阜阳),闻报主力军完蛋,赶紧抱头鼠窜,往北逃遁。

    宋军北伐,皇帝亲征。伪齐声势浩大地抵御,就这样大败而终。

    ——藕塘之战,载入史册的重要战役。

    ——藕塘之战,杨沂中一战成为大将。

    ————————————————

    到11月底,北伐收复失地战,基本告捷。皇帝亲征,一举收复失地。

    按理,皇帝应当很高兴才是。然而,皇上接下来的一系列举措,即令人大感意外,又似乎在意料之中。因为,有其发展过程。让我们回顾一下。

    这次北伐前夕,皇帝赵构,命张浚独治军旅。张浚管的有声有色,建立了都督行府,基本上把赵鼎的权力给挖干净了,以致于有“三省枢密奉行行府文书”的讥讽。

    10月初八,赵鼎,奏请降敕谕张浚,令光世、杨沂中及张俊全军引还,为防江之计。却不见一个将领回还。

    因为,皇上再诏张浚,督将士僇力破敌。

    期间,宰相张浚,要皇上继续前往建康驻跸督战。赵鼎则一再奏请,建议皇上返回平江,一样可以督战。皇上,再三权衡后,同意返回平江。但是,心里已经黑白分明了。

    张浚绝非等闲之辈,想当年张浚是知枢密院事,赵鼎还不为人所知时,就已经名震天下。这次重督军事,可谓是众望所归。

    在前线督师的张浚,闻报赵鼎要坏事,心里清楚自己如果不说服赵构,那自己苦心经营的北伐局面,将要彻底断送,收复中原岂不是遥遥无期?

    张浚也知道,依靠刘光世打败伪齐军,那是不靠谱的事情。岳飞已经退兵,再说襄鄂一线也需要重防,皆不可轻动。张俊和韩世忠,也各有任务。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就是杨沂中的殿前司军队。

    张浚纵横朝廷、军界多年,对军界中的将帅了如指掌。他坚信杨沂中,一定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张浚飞奔回平江,连夜觐见赵构。进言道:“陛下,若诸将渡江,则无淮南,而我南宋将与伪齐,共有长江天险。淮南之地,正是长江的屏障。若是让伪齐得了淮南,赖在淮南不走,留下来开荒种粮固守,那江南还能保得住吗?如今,我方士气正盛,战则必胜。若是退避自保,大事去矣。陛下,岳飞防守襄汉,不可轻动。岳家军东来,若金人趁机南伐,谁来抵抗?因此,请允许我调用杨沂中所部。”

    杨沂中的殿前司军,就是朝廷最后的后备兵力,有三万精锐,其主帅就是杨沂中。

    张浚觐见的消息很快就传出,赵鼎也派出了心腹,折彦质,企图阻止张浚。

    张浚也不是好惹的,他带来了自己的心腹,吏部侍郎吕祉。这位吕祉,也是个能人,在赵构榻前力争,口沫横飞,比张浚还能吹。

    双方你来我往,斗得不亦乐乎。

    这实在是急熬人。赵构并不是担心前线的战事,而是担心朝廷内部的争端。朝廷这次北伐,已经明显地分裂成了,主战派张浚,对垒和守派赵鼎。用一派就必须放弃一派,而事实上,自己却非常中意张浚和赵鼎,他们都是很好的朝廷大员,放弃谁都是很重大的损失。

    但战势危急,已经容不得赵构多想了。

    关键时刻,赵构当机立断,朝廷的分裂等战后再说。当务之急,此次亲征,必须灭伪齐。于是,同意张浚带走杨沂中的殿前司。命张浚,督将士僇力破敌。

    赵构用自己的行动支持了张浚,还给了他张浚一道圣旨:“有不用命者,当依军法从事。”很显然,赵构这次是来真的。若真有不用命者,赵构不介意动动自己的天子剑。

    有了赵构的支持,张浚当即飞速赶回前线。所以有了张浚,对刘光世怯战撤退的严厉督战军令。

    这次亲征,如果没有张浚的坚持,就不会取得如此大的战果。张浚的威望,也因此上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

    因为发生了,北伐中的“内讧”的过程。因而,皇帝亲征,一举收复失地,不是大肆庆祝,而是接下来的一系列举措。

    12月初一,一天之内,一是下诏,凡庐、光、濠等州降者,死罪改流徙,并开释流徙以下囚犯。二是下诏诸军,命将所俘刘齐民众,发给钱米遣归。三是召秦桧赴行在。四是分别召见张浚、赵鼎。

    张浚入见,再次奏请巡幸建康。赵鼎入见,奏请还驾临安。

    12月初九,罢免赵鼎左相。同日派遣右司员外郎范直方,宣谕川、陕,抚问吴玠之军将士。

    11日,命都督府,参议军事吕祉,前往建康,筹措移跸。翌日,又罢免几个。

    13日,诏赏淮西功臣。加张俊少保,改镇洮、崇信、奉宁军节度使;以杨沂中,保成军节度使、殿前都虞侯。

    14日,命秦桧赴讲筵供职,孟庾为行宫留守。

    17日,以资政殿学士张守,参知政事,兼权枢密院事。

    22日,以吕颐浩,为浙抚西安制置大使、判临安府。退隐的老相,又要出马辛苦了。

    23日,以刘光世为护国,镇安、保静军节度使。

    24日,下诏,凡因民事被罪者,不许亲民。

    25日,命辰、沅、靖、澧四州,以闲田募刀弩手,三千五百人为额。

    这日,右司谏,陈公辅,乞禁程氏学。于是,皇帝下诏:“士大夫之学,宜以孔、孟为师,庶几言行相称,可济时用。”

    26日,以安化郡王,王禀死节太原,赐其家田十顷。王禀,靖康之难太原守将,烈士。赵构称帝后,赐封王禀安化郡王,这次,再厚待其家人。

    27日,以山阴、诸暨等四十县为大邑……

    ——年关在即,吴央深感大事不好。她所当心的人事任免,即将来临。

    比如,以刘光世为护国,镇安、保静军节度使。

    “太尉”换“护国”,这是要拿下刘光世兵权,让他纯粹执掌地方行政了。

    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

    多年来,凡是皇帝接连频频下旨,就是要换左臣右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