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升官释兵权

    115、升官释兵权 (第2/3页)

    秦桧,霎时双眼放光,感觉他秦桧,不可一世的机缘,终于到来了。他秦桧乃宰相,有权制约枢密使,还有比这更牛、更过瘾的吗?

    秦桧,恭敬地退出后,立马换了一副嘴脸。感觉自己,得意的快要飘起来了。

    这道谕旨,令吴央大感不妙。这样的谕旨,自然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绍兴六年前后,宋廷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军队整编。其中的“三衙军”,由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三司所辖部队组成。

    这个,其实就已经是“恢复祖制”的开始。

    记得当年,在吴央的强烈要求下,才允许多年来,一直担任行宫守卫的辛永宗,所属禁卫军,不属于“三衙”,另外改称“御前亲兵营”。

    “兵骄而逐帅,帅强而叛上”、“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这是,赵匡时代杰出的名言。赵匡,正是武将中的佼佼者。成功的武将,转变为皇帝后的赵匡,对这种社会环境,极为揪心。

    赵宋王朝的建立,来之不易。

    赵匡在内心深处,由衷地期望,赵氏皇族的辉煌能代代相传。

    于是,赵匡采取了一系列,不同于前朝的制度。对于具备威胁皇帝权威的政治势力,都采取了防备措施,防太监、防宗室、防宰相、防武将,防起义、防地方势力。

    其中,尤其防武将。因为武将,具备改朝换代的实力。

    为此,改革了军事制度,建立了枢密院,设置“三衙”体制。三衙全名为: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枢密院,全国最高的军事机构,长官为枢密使、枢密副使

    枢密使,也称: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

    枢密使,有时还增设:签书枢密院事、同签书枢密院事。

    枢密院中,武将一般都是靠边站的。枢密院中的高级职务,几乎都是由文臣担任,更重要的是,全国的兵符、印章,都掌握在枢密院手中。任何武将,想绕过枢密院调兵,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枢密院的兵权,即朝廷禁军,又由皇帝掌控。枢密院下达军令,必须先报批皇帝。在有皇帝谕旨的前提下,军令才能下达。

    三衙的军事长官,只有练兵权和统兵权。三衙的三位长官,也互不相识,相互制约。

    这是一套,几乎无懈可击的“抑武”制度。

    可以想象,一个武将,他的持剑之臂,是和另外两位武将铐在一起的。三衙的三个主帅,形成三方掣肘之势。

    同时,这位武将的脖子上,又骑着文官。在转动脖子之前,必须先请示。

    而三衙中,往往兵不识将,将不知兵。这里的“兵”,也含有“兵器、兵法”的意思。

    这套防备武将的制度,又被称为“以文制武”制。成为宋代,一个牢不可破的传统。

    这套传统,为北宋,由乱到治,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是北宋,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之一。若是没有契丹、西夏和女真等敌手,赵宋的辉煌,将远远盖过汉唐盛世。

    这套制度,就是宋代皇家,继承者们的——祖宗家法!

    南宋,绍兴六年的军队整编,在传承祖宗家法的同时,又有所不同。

    首先,朝廷军队主力,称为“行营护军”,其中行营护军再分,前后左右中之行营护军,分五大部,统称行营护军五军。

    其实,换汤不换药,与之前的神武五军、御营五军,一回事。

    其次,就是“三衙”司的设立。这个称谓,等于宣告——恢复“祖宗家法”。

    不同的是,只是禁卫军,设置“三衙”司。

    三衙军,由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所辖部队组成。

    历史,正在按照自己的轨迹,走到了“以韩世忠、岳飞,为枢密院正、副使。”的进程。吴央大感不好,分头秘密找了辛永宗、杨沂中。

    辛永宗认为,自从完颜昌.挞懒,被金廷处死后,倒是没有金人走狗探子,再找秦桧了。虽然秦桧失去完颜昌的力挺,但秦桧本身,已经羽翼丰满了。这次完颜兀术,写给秦桧的信,完全是以两国之间,按照职务对等的名义写的,公开递送的类似国书信件,没有什么把柄可说。正如吴大人所言,过去的所谓勾结金人“证据”,随着“宋金和议”,而自然削弱了效力。秦桧,完全可以借口,为了“宋金和议”,不得已而为之。甚至可以厚颜无耻地说,为了国家利益,不得不委曲求全。

    辛永宗,焦急的不行,问今后该如何是好。说是都按照吴大人说法,为了不被赶出皇宫,他对秦桧,无不点头哈腰,装孙子。他深感这样做人好累,很想获得外放

    。离开朝廷,到地方执政去。

    吴央表示,除非哪天秦桧下台了,他辛永宗才有可能换个活法。

    当前,正是他部下的大网,发挥重要作用的时候了。要他密切关注,秦桧与张俊、王贵、杨沂中、万俟卨等,如何往来,必须要拿到第一手证据材料。

    眼下,先派心腹,到岳飞军营,秘密取回,岳飞班师前后,真实言行记录。还有,绍兴四年,朝廷授予岳飞清远军节度使,岳飞到底说了什么,原话记录。

    岳飞的原话,应当是什么,而可能会被篡改成什么,都告诉了辛永宗。尤其,张俊对岳飞,强烈的妒忌与不服心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