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问罪莫须有

    117、问罪莫须有 (第3/3页)

挥挥手,又一次被秦桧蛊惑的,等于下了“你看着办”的无语谕旨。

    接着,殿前司都统制杨沂中,被传至宰相府厅堂。偌大的宰相厅堂空无一人,显得阴森可怕。过了很久,看见一名“直省官”。这名直省官拿了份《堂牒》给他,并口授了秦桧的一句话:“把活的岳飞给我带来。”

    庐山。岳飞听闻杨沂中前来见他,心里立即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杨正甫,他可是殿前司都统制啊!

    宋代,将官们有一个相互结拜的传统。岳飞与杨沂中是结拜兄弟,杨沂中排老十。岳飞一见到他,就惊声问:“老十,你怎么会来这里?还带着几十号人来?”

    时局,已经变得十分诡异,杨沂中不得不谨慎地说:“无事,看看哥哥。”

    岳飞说:“我看汝今日来,意思不好。”

    杨沂中,先把《堂牒》交给岳飞,大声说,“朝廷宰相有令,请岳相公到朝廷走一趟。”然后压声道:“张宪、岳云,被告阴谋造反下狱。吴大人说此去凶多吉少,要你不要前往,另做打算。”接着,又大声说“其实也没什么,只是需要哥哥到朝廷去一趟。”

    岳飞,接过《堂牒》(枢密院通知),心中格外的沉重。转身,走入了内院。

    杨沂中忐忑不安,等在那里。深怕如吴大人所料,岳飞不听劝告。在焦灼不安的等待之中,一个侍女出来,端着一杯酒,请杨沂中饮用。

    杨沂中惊骇之极,心想,糟了!岳飞不会是已经去后院自杀了吧。惊心之际,小心翼翼地询问侍女,岳飞去后院的事情。听侍女的回答别无异状,这才放心的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恰好这时候,岳飞从后院出来,看到这情形,爽朗笑道:“老十,你肯放心喝我这杯酒,我就知道此去无恙。那好吧,我就随你去吧。”

    杨沂中,瞪大眼睛。岳飞言行,他很清楚。不仅是要保护他杨沂中,而且果然不听吴大人劝告了。吴大人说过:岳飞看似归隐怡然,其实万念俱灰。一个以“还我河山”为终端愿望的将帅,失去兵权,失去岳家军,生存的念头几何?心存一念,归隐试试,而越是归隐,越是心灰意冷。

    “采菊东篱下”,只有真正归隐田园的诗人,真正无意官场的文人,才会怡然自得。对于一名武将来说,尤其一名年富力强的武将来说,归隐等于慢性致死的毒药。

    她曾经希望岳飞归隐,那是指岳飞年迈的时候,而不是青壮的时候。

    她不相信皇上会下令杀岳飞,她同样清楚岳飞不会相信,皇上会要了他岳飞的性命。但厚道的岳飞,哪里知道政治的险恶,一心要除掉岳飞的人,什么先斩后奏的事情,做不出来?什么“欲加其罪,何患无辞!”的事情干不出来?

    杨沂中,想到这里,加重口气而压声道:“大人的话,你要三思啊!”

    岳飞挠挠头,压声道“想的简单,我不去,你怎么交差?难不成,你让大人再失去你?”然后又大声道“走吧!大丈夫在世,行的端,走的正,我怕什么?”

    杨沂中,心里暗暗叫苦。好在,他是殿前司都统,万一那个……还有最后一招。于是,点点头,一起上路。

    —————————————

    十月十三日,岳飞到达临安。当天一到枢密院,就被秘密关押。也就是秘密关押过岳云、张宪的牢房。此时,云、宪已经被转移刑部大牢,也就是临安府的刑堂兼大狱,临时充作大理寺。

    岳飞十分悲愤,“吾与国家宣力,今日到此,何也!”岳飞是枢密副使,当然清楚自己被关进什么场所。

    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寺卿周三畏,负责审理岳飞案件。当何铸污蔑岳飞的时候,岳飞异常激动,他不断的用手指天划地,然后慢慢的脱下衣服,露出“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何铸看到这四个大字,眼神突然变了。他意识到自己是在诬陷忠良,自己是在用遗臭万年的骂名,来换取秦桧许下的所谓辉煌腾达。何铸当即停止了审讯,并找秦桧为岳飞说情。

    秦桧没有多说废话,只是冷冷的吐出:“此乃上意也!”

    可见,秦桧胆子有多大。自己网罗了岳云、张宪谋反的所谓人证、物证,对皇帝说,只是需要岳飞前来对质而已。皇上这才挥挥手,表示默认。这就变成:“此乃上意”了。

    何铸也不死心,继续劝说:“我跟岳飞一点都不熟,也无意为他说情。我只是觉得,强敌未灭,无缘无故杀一大将,恐怕失尽天下士卒之心,不利国家长治久安。”

    秦桧无奈,竟然指鹿为马地对赵构说:“岳飞狂背,大骂何铸。何铸撂挑子,不管了。臣想换万俟卨主审。案子,总要有个水落石出才好,也是为了给岳飞一个公正的交代。”

    赵构,又一次挥挥手,表示“你看着办”。心想,我没有下旨杀岳飞,量你秦桧也不敢胡作非为。借此,磨砺一下岳飞的戾气,也好。

    秦桧,找了个借口,让何铸出使金国。主审官,变成了卑鄙小人万俟卨。

    万俟卨一来,形势直转而下,将岳飞正式下狱大理寺……

    不久,岳飞被下狱,迅速传遍四方,也传到了,已经闭门谢客的韩世忠耳中。

    韩世忠十分清楚,若不是岳飞,不顾安危给自己报信,恐怕今天,关在大牢里的就是自己了。于情于理,自己都应该为岳飞说句话。虽然已经不问朝事,但自己夫妇与岳飞,都是生死之交,岂能坐视不问?

    于是,韩世忠到了宰相秦桧的政事堂,询问岳飞案情,两人大吵了起来。

    韩世忠义愤填膺,怒问:“岳飞,何罪之有?”

    理屈词穷的秦桧,最后含糊其辞的说了句:“莫须有!”

    韩世忠愤然道:“莫须有?这三字,何以服天下?”

    韩世忠虽然愤怒,但也误以为这是皇上的意思。所以,韩世忠认为,此事无可挽回,只好黯然地离开。

    因为,其实秦桧就是再一次暗示,这是“上意”。上要问罪,何须罪有无?秦桧,不敢明说。韩世忠,有资格直接觐见天子。担心韩世忠闹到赵构那去,坏他秦桧大事。他秦桧算计到这一步,容易吗?于是急中生智,回答出一句“莫须有”。

    谁都不知道,这句“莫须有”。

    秦桧原意为“难道没有吗?或许可能不须要有!”

    秦桧新创这三个字的词语,以秦桧诬害岳飞之词而闻名。从此,汉语中,多了一个新词、新说——莫须有!

    莫须有,后来演变为借代“诬陷的冤罪”,再逐渐演变为“无需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