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最终决战(十)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三十五章 最终决战(十) (第1/3页)

    战争是智慧的较量,更是力量的竞逐。孙子对军队管理和训练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认为“兵众孰强”、“士卒孰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两个基本因素。事实上,离开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在战场上要取得任何胜利都是不可能的。韩信卓越的军事谋略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军事实力基础上的。井陉之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此战,韩信率领的部队是新募之卒,如韩信所言是“驱市人而战”,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却进退有序,潜伏无形,攻则必取,战则必胜。显然,如果不是韩信长于训练军队和善于统驭士卒,这支军队是不可能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的。由井径之战,我们既可领略韩信用兵如神的智慧,也可管窥韩信治军如神的风采。

    孙子强调:“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作战时部队要能伪装混乱以诱敌,战前必须先有严明的法治;作战时部队要能伪装怯懦以诱敌,战前必须先有勇敢的素质;作战时要能伪装弱小以诱敌,战前必须先有强大的兵力。部队实治而敢于示敌以乱,是因为组织有序;部队实勇而敢于示敌怯懦,是因为态势有利;部队实强而敢于示敌以弱,是因为兵力雄厚。具备了这样的前提条件,欺骗敌人,敌人就会听从调动。引诱敌人,敌人必会贪利上当。由韩信所创造的一系列著名战例来看,韩信用兵如神,每战必胜,既有赖于韩信卓越的用兵智慧,也必有赖于韩信过人的治军之能。

    孙子强调:“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运用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究其实质,就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通过“伐谋”、“伐交”等一系列非军事手段来达到胜利的目的。这种全胜战略思想,成为后世用兵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韩信既重视奇谋诡诈的军事手段的运用,也重视“伐谋”、“伐交”的政治智慧的运用,他把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和军事斗争融为一体,这对古代军事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要在心理上或是计谋上胜过敌方,从而避免交战,取得战争的胜利,这样的战争才是高妙的战争,而这种取胜的方式,是兵法所谓“善之善者”,高招中的高招。韩信兵不血刃下燕就是运用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范例。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以背水阵大破赵军,迅速平定赵地,燕、齐成为他要依次打击的两个目标。当时的情况正如李左车所分析的那样,韩信虽然连战皆捷,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但其所部汉军,由于长期征战,已经疲惫不堪,实难再用。如果强攻燕国,势必钝兵挫锐于坚城之下,旷日持久,屈力殚货,使齐国乘敝于后。只要燕、齐不下,韩信对项羽实施战略包围的计划便不能实现,而楚汉间之胜负也就难见分晓。所以,如何迫使燕国屈服,确是当时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