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身世勘揭

    第13章. 身世勘揭 (第2/3页)

会勉强。宏凯今日前来,实则还为一事,我王有意同斌州诸豪杰联手,合力抗元。"

    罗玄点头,金国产生同宋人联手抗元之意,倒也不属意外。

    完颜宏凯接着道:"眼下蒙古新都初建,四方扩兵征土,我大金因国力虚空,不得不望其项背忍辱称臣,长此以往,金宋两朝恐都不保,当务之急,我们何不摒弃前嫌,共御强敌?我王为示诚意,已做出承诺,元破之日金兵将退守嘉峪关外七十载,与中原划地而居,河井不犯。”

    “只可惜斌州城中将领多为中原武林中人,他们同仇敌忾,执意不允同我大金联兵。眼看元兵临城,倘若斌州不保,则元兵挥军南下,不出几日宋庭当陷,之后便轮我大金唇亡齿寒。罗神医,您于中原武林之誉无人可比,倘若你能出面发话,群雄必当通晓局势,听从您的调遣,则我金人远虑,宋氏近忧,亦都化于无形了。”

    罗玄静默,盘视完颜,完颜宏凯见此,豁然一笑道:“罗大侠,令尊酷爱汉室文化,即使遭遇放逐,他之一生都在渴见两国融好,理礼相通。令尊姓罗也好,姓完颜也罢,他对中土之孺慕深情你是知之甚详。还望神医归去后高抬贵手,助郭将一臂之力,也为宋金两邦平安久治争一线生机,在下告辞。”

    言罢,他昂首阔步离去,罗玄独自一人伫立山林,锁目沉思。

    返回客栈时,万籁俱寂,绛雪一直在偏房等着罗玄,见他面色有异,上前询问,罗玄敷衍两句,绛雪觉出父亲不欲深谈,便掩门离去了。

    罗玄独处一室盘息坐定,熬至三刻,心中终如千虫叮咬,坐立难安,起身走到镜前解开前襟,相伴多年的无名腾图正对着他虎视眈眈。

    真话假话,诡计阴谋,此刻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今时今日,他发现了关于自身一些深埋已久、回光返照的往事,这个感知将清醒与迷惘一齐带入罗玄那几已油尽灯枯的生命,巨大的未知与惶惑将他灵魂深处的某块隐域前所未有地激活起来。

    面对铜镜,回忆接踵而至,当初是什么令与小凤春宵一夜后的自己迫不及待地逃离?是什么令自己不明所以地颓败黯恼?除去对一夕情乱的自责、彻骨折堕的绝望,还有什么时时悬在意识深处,始终觉得不妥的记忆碎片?

    是爹下针时,多年行医妙手的难禁颤抖,是十岁过寿,他忘却父亲面命,袒胸同武林小伴潜入河川时娘的一惊而起,那日娘撞破了头颅也要冲来挟着年幼的罗玄送回内苑,发了前所未见的雷霆,他忆起那幕,母亲额际血色咸湿艳丽恍若春深时节的牡丹。

    罗玄缓缓对合双襟,齐并过颈,镜中人复归灰袍缓带,鹤发苍颜。

    自记事以来,他的装束便是如此肃素清慎,时时将胸前秘密以雪白对襟高合紧拢,厚实严盖。神医丹士,自幼清心寡欲,睿举明行,至而立年,已功和日月,名冠天地。世间之事,非他不能为,四季易时,无一不省淡,岁月渐变成一条无声的河,带来一切,亦将一切带走。

    从何时起,他不再眷顾于生命中那些不可或缺的感动,它们人云亦云、乏善可陈,空虚如一场欺骗,掩盖着冷彻肺腑的幻灭。而遥远的因始,亦早在母亲项间殷红沿三尺银芒流走的那年冬天,便以一种不可辩驳的姿态,尘埃落定。

    打那之后,他最不喜,便为红色。

    -------------------------------------------------------------------------------------------------------------------------

    (梦境)

    睡梦中情致参差,景物朦胧,记忆从哀牢山始,依稀又回汴州故宅。

    嵩云阁内,爹正与师父斟茶论道,小妹尾随娘沿卵石辙步入梨园深处。

    辞华轩外水声潺,葱笼四掩的庭院内,他不欲深看,她也在那里,他不要见到那个女人。

    “你爹为魔教余孽所惑,抛下我们...”娘泪光凄楚。

    “孽儿!”爹临终怒叱。

    双双骤然轰顶。

    --------------------------------------------------------------------------------------------------------------------------

    罗玄一惊而起,逃也似离开床榻,周身冷汗涔涔。

    翌日,他带绛雪玄霜按计划启程归返哀牢山,周行至深山,父女三人就地野驿,夜宿枫桥。

    绛雪玄霜相拥着在车厢内憩睡,罗玄独自行至山涧,脚下村落星点稀疏,人声狗吠隐隐传来,彼处升起冉冉的孔明灯。低头一算,原来浑然不觉间,又是一年七夕到。

    她的坟冢怎样了?这么些年来一直刻意避着去想,自从二十年前他与绛雪离山后,哀牢山一向荒无人迹,他父女二人在外漂泊了多少个年头,她便在哀牢山自顾自过了多少年头。

    罗玄可以想象聂小凤那方矮土的模样,冢衾上枯槁凌乱,三尺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