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七节 那是过去的风声

    第八九七节 那是过去的风声 (第3/3页)

至北可一里许,有铜塔一座。比金塔更髙。望之郁然,其下亦有石屋十数间。

    15世纪后期,巴方寺改成佛教寺院,在第二层台基西边又修建了一尊长7o米、高9米的卧佛,铜塔可能因此被拆除。因为有考古学家怀疑卧佛上的一些材料取自铜塔和封闭式回廊。

    由于巴方寺原来是建在沙土地上,地基不稳,再加上工程水平欠缺和回廊、塔楼的重量过大,在建卧佛时整个寺的部分建筑就已倒塌。

    法国从196o年开始帮助柬埔寨修复巴方寺,当时考古学家把所有坍塌的上千块石头编上号,摆放在寺前的空地上,希望能一点点拼凑上去。上台后,赶走了法国家家,屠杀了帮助法国人修复古迹的柬埔寨人,销毁了所有档案。

    虽然1995年法国人又重新开始了修复工作,但因缺少技术资料使得这些石块再也无法被放置到原来的地方,所有修复工作都只得用新石块,原来这几千块石头只能永远地躺在寺前广场上了,以作为曾经的辉煌和近代的动荡之见证。

    巴肯山是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的一座小山,高约7o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山的西边是开阔的西池(stbaray),东南方丛林中是吴哥窟,从巴肯山顶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吴哥窟。

    巴肯山(bakheng)是吴哥主要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丘,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高67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可以骑大象上山。

    山丘上有一座吴哥庙宇遗迹,是耶输跋摩一世(yavari)开始以大吴哥城附近地区为首都後的第一座国庙,亦奠下後来吴哥建筑的基础格局。

    山顶上的巴肯寺(phno)虽然早已破败,但是它是高棉王朝移都吴哥建造的第一个寺庙,被称为“第一次吴哥”。

    山的西边是开阔的西池(stbaray),东南方丛林中是吴哥窟。从这里向北可以望见泰柬边界。巴肯寺外有长65o公尺,宽436公尺的长方形壕沟,可能是罗洛斯旧都建筑的防水患工程用在新建筑上。

    象徵印度神话中环绕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的咸海,巴肯寺建立于平坦的山顶。建在巴肯山顶的巴肯寺,体现了当时高棉人对山的崇拜。这座象征着整个宇宙的建筑,设计上充满象征符号:7层平台:代表七重天,最上层的高塔代表宇宙中心;

    &nb8塔:除中央高塔外,下面六层共有1o8座小塔,代表四个月相的1o8天;33塔:从每一面的中轴线上看巴肯寺,都只能看到33座塔,代表须弥山上的33位神祗。

    登上巴肯山有三种途径:一是沿略为陡峭的山路走约1o15分钟,山路虽不算十分难走,但对没有登山经验的人也有点挑战;二是沿坡度较平缓的良好小路走上,但路途较远;此外也可乘山下的“大象的士”,15美元的“车资”值得与否便见仁见智了。

    无隆用何种途径,步步为营从狭窄和陡峭的阶级攀上庙宇顶则无可幸免。庙宇经过岁月的洗礼,已不见昔日的风采,但庙宇顶部的平台可从高处远眺吴哥窟。

    每逢晴天的黄昏日落时分,很多游客会来到山上欣赏吴哥日落,追忆这个失落的文明。由于这儿是看日出日落的宝地之一,每天临近傍晚都会挤满了游客和小贩,热闹得象个公园。

    门票:使用吴哥窟的有效门票即可前往,多数人在前一天下午四点后买好,可以在当天傍晚免费进入,并欣赏巴肯寺的日落。

    巴肯寺(phno)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中供奉湿婆的印度教寺庙。它是9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耶输跋摩一世建都吴哥後在巴肯山上建立的寺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