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刘罗锅的寒食帖

    第723章 刘罗锅的寒食帖 (第2/3页)

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由此也可以知道黄州寒食帖在中国书法界的地位。

    这样珍贵的名帖,历朝历代肯定少不了临摹的作品,据王观所知道的,就有清末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他就临书过苏东坡的寒食帖。不过不是书卷的形式,而是四条长屏。

    另外还有许多仿写作品,估计很难列举出来。毕竟在那个时期,连皇帝都曾经是苏粉,更加不用说苏东坡去世以后,苏粉遍布海内外,已经形成一种风尚了。

    这种情况下,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文人雅士,谁没有临写过寒食帖的,估计都不好意思出门和人打招呼。

    所以说有寒食帖的摹本不奇怪,重要的是这个摹本到底出自谁的手笔。如果是普通的文人作品,那么肯定不值几个钱。要是出自名家之手,价格自然也不低。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也不需要王观动手了,谭掌柜自己就系开卷轴绳带,然后小心翼翼把卷轴全部铺开,再请众人观赏。

    众人纷纷打量起来,乍看字卷,大家就知道不是真迹。

    因为真迹的图片资料广为流传,只要对寒食帖有些了解的人,都清楚字帖开卷并不是苏东坡的寒食诗二首,而是雪堂余韵四字。这一节,也有个名堂,称为引首。

    引首有点儿类似书册的目录,常常是名人的题字。寒食帖的引首,就是乾隆亲笔御题,用上好的仿宋缂丝作底,再挥笔书写雪堂余韵四字。

    雪堂,那就是苏东坡的书房。他被贬黄州时候,就居在在城东的一片坡地上。从此以后他就自称东坡居士,并且在书房匾额题写东坡雪堂四字。黄州时期苏东坡的许多作品就是在雪堂中完成的,其中就包括了寒食诗二首,所以说雪堂余韵四字倒是恰如其分。

    当然,那是真迹才有的引首,现在这个字帖明显是仿品。不仅没有引首,更加没有董其昌、乾隆皇帝等人的题跋。

    大家仔细打量,就发现这个寒食诗帖,其实就是两部分而已。一部分是苏东坡的寒食诗二首,另外一部分却是黄庭坚的题跋。这两部分就是寒食帖最精华,最宝贵的两部分。对于一件仿作来说,有这两部分就已经足够了。

    众人继续打量,更加关注落款的位置。毕竟既然知道是仿作,那么肯定附有临摹作者的姓名,这个才是关键。

    “石庵刘墉!”

    看了一眼,田老也有几分惊奇:“居然是浓墨宰相刘文清的作品。”

    “真是刘墉作品。”王观凝神再看,只见落款的地方有个钤印,印文是日观峰道人,也可以初步判断。这是刘墉的摹本。

    说起刘墉,知道的人或许不多。但是要提到他的别号,估计大家肯定恍然大悟。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青原、日观峰道人等。生于显宦之家。他的祖父刘棨是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是雍正二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

    至于刘墉本人的成就也不差,乾隆十六年中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上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所以才有人刘文清之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