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章 开封,柴窑,御街

    第1042章 开封,柴窑,御街 (第2/3页)

败也经济,在经济大潮之下。几十年前的人们,把一切古建筑都推倒了。以便于建设一个现代化城市。然而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发现大家开始怀念古建筑了,不管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还是为了旅游收入,一些城市又开始重新修建古建筑。

    说起来,这也是一个轮回。不重视的时候,自然是弃之如敝屣。但是突然发现扔掉的居然是好东西,又赶紧拾起来。或者大家觉得这是急功近利,十分短视的行为。

    然而,这也是无奈的事实,毕竟在几十年前,中国处于一穷二白的状况,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谈文物的保护纯粹就是笑话。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再慢慢予以重视,这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从古到今,都是这样样子。乱世之后,肯定要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这才成为治世。治世一来,文化产业自然蓬勃发展。

    这也就是现在所谓的精明文明建设,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就是由于忽略了文化建设这一块,以至于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闹出了许多笑话。前车之鉴,自然不能忽略。

    言归正传,抵达开封之后,两人立即找地方投宿。与此同时,王观随口问道:“飞白,你现在可以说了吧,打算来开封做什么?”

    “当然是找朱大先生啊。”俞飞白笑呵呵道:“这不是说好的吗……”

    “这只是目的之一。”王观撇嘴道:“我还不了解你,在茫茫人海之中寻找朱大先生,那该是多么微小的几率,你却眼巴巴的要来,绝对是居心叵测。”

    “什么居心叵测,我是一片好心好不好。”俞飞白自然反驳道:“哪怕是机会渺茫,我也要尽绵薄之力。”

    “切,谁信?”王观轻笑摇头:“你可没有这样的崇高觉悟。”

    “以前没有,不代表我现在没有啊。”俞飞白誓言旦旦道:“这些日子,我时常前往半山寺聆听半山大师的教诲,然后受到点化,一朝顿悟……”

    “别扯淡了。”

    王观听不下去了:“既然顿悟了,干嘛不遁入空门,干脆出家当和尚?”

    “我只是单纯的顿悟,可没有看破红尘。”俞飞白没好气道:“我现在可是大好青春年华,还没有享受够人生呢,当什么和尚。”

    “我就说嘛。”王观点了点头,随即脸色一正:“不开玩笑了,快说说看,你来开封还有什么目的?”

    “当然是来找朱大先生,以及……”

    说话之间,俞飞白神秘问道:“听说过柴窑吗?”

    “柴窑?”

    一瞬间,王观心中一动:“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的柴窑?”

    “对,就是它。”

    此时,俞飞白十分兴奋:“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片柴值千金的柴窑。”

    “柴窑我当然知道,号称是中国历代诸窑之冠,更是直接以后周世宗柴荣的姓氏命名的瓷窑。但是始终没人能够发现它的窑址,以至于留下千古谜团。”王观微微皱眉道:“你不会是想告诉我,你来开封的目的,就是想要淘到柴窑瓷器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