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内有乾坤

    第34章 内有乾坤 (第2/3页)

“德叔,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古墨分类,顺便断一下具体的年代。”

    “好。”

    高德全当然不会拒绝,非常专业的拿了一双白手套戴上,半蹲在箱子旁边,一边拿墨出来观赏,一边评点道:“我不是鉴墨的行家,所以只能从墨锭的墨质、题识、图案、墨品来大致判断墨锭的年代。”

    “而且,你们要知道,所谓的名家墨,并不一定是名家亲手制作的。比如说清代四大制墨名家,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他们都是墨业中的一代翘楚,分别成立了自己的制墨作坊,而且经营店铺,一直传承下去。”

    “刚才那块紫玉光,虽说是曹素功的名墨,但是曹家制墨,从康熙时期开始,历经十三代都没有中断,曹家墨肆,才与胡开文的作坊,合并成为上/海墨石。”

    “紫玉光是名墨佳品,曹家子孙,肯定会把制作的工艺传承下来。”

    高德全皱眉道:“所以,我也不敢肯定,刚才那块紫玉光,是不是康熙本朝的。不过,看墨质的干透程度,我也可以断定,也差不了多少。不是康熙,就是雍正乾隆年间的墨。”

    王观与俞飞白认真的点头,这些都是经验之谈,要用心记下来。

    高德全口中说着,一块块把墨锭拿出来,时而摇头,时而点头,颇有感叹道:“王观,我可以肯定,这箱墨锭必是出自藏墨家之手,你真的是在乡下老农家收来的么?”

    “怎么说?”王观不明其意。

    “我看了二十多块墨锭,都是一些出名的墨品。比如曹素功的紫玉光,汪近圣的青云络,汪节庵的青麟髓,胡开文的玉蝉墨……”

    高德全列数,啧啧称奇道:“尽管都不是精品佳藏,但也算是上品墨锭。这样的东西,只有喜欢收藏古墨的有心人,才会费心收集。一个乡村大爷,恐怕没有这份精力玩这些。”

    “那大爷说,这墨和魁星砚台一样,都是他祖上传下来的。”王观笑道,把曹大爷的说辞复述了一遍。

    不是他存心撒谎,主要是不想节外生枝。毕竟,东西的来历,有些不够光明正大。传扬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