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亏了?

    第108章 亏了? (第2/3页)

    千万不要看错了,不然误会就大了。

    人家文同,在北宋仁宗时期,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进士出身,在湖州任知州的时候,对竹子有深入细致的观察,形成墨竹一派,所以人称文湖州。

    当然,对于文同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是要提起他的表兄弟,大家肯定会觉得如雷贯耳。

    对了,忘记说了,文同是蜀人,他的表弟,也是蜀人,家住眉山……算了,不绕圈子了,文同的表弟,就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

    如果,真有人不知道苏东坡,那就说明你在学校的时候,肯定没有好好念书。

    显然,杨老与俞飞白,肯定认真看书了。

    因为,他们两个都清楚,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苏东坡悼念文同的时候,写了一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的文章,才被世人传诵熟知。

    “真是文同的墨竹图?”

    在惊喜之后,俞飞白也有点儿怀疑起来,皱眉说道:“文同我知道,是湖州竹派的一代宗师。历代画竹的人,比如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徐渭,清初的石涛、郑板桥,都把他视为墨竹画的开山鼻祖。可是他的竹画,传世极少,被认定为真迹的,只有几幅而已。”

    “嗯。”

    杨老也赞同点头道:“据我了解,文同的竹画,确实是很少题名款,最多是留下‘静闲书屋’、‘文同与可’的钤印而已。其中的原因,在苏东坡的文章里面,也有解释。”

    “文同当年,画竹非常的有名,但是他自己,并不重视竹画。许多人带着丝帛来请他作画,他就烦了,把这些绢布扔在地上,说要拿来做袜子……”

    杨老轻轻笑道:“不过,古代士大夫之间的人情往来,文同身为其中一分子,肯定是避免不了的,必然画了不少应酬的墨竹图。画得多了,他干脆不题名款了,直接盖印敷衍了事。所以,现在传世的几幅文同墨竹图,只有钤印而已。”

    “对于文同的墨竹,北宋的米芾,曾经给过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