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十三节 背锅侠(3)

    第三四十三节 背锅侠(3) (第2/3页)

丞相自己辞职了。

    在汉室,皇帝有许多种暗示性的策略和方法,来告诉他的丞相,是时候退位让贤了。

    一般,这些方法与暗示,都隐藏在冠名堂皇的勉励和嘉奖之中。

    譬如,先帝时就玩了一个漂亮的传接球,将手握大权的丞相周勃赶回老家种田,一举扫平了阻碍其掌握大权的元老重臣势力。

    只是,这些办法都已经被人所熟悉了,太过露骨,刘启担心假如再用,可能张欧会受不了刺激,万一闹出一个丞相自杀的闹剧,对他的名声,怕是有所伤害。

    这么想着,刘启就有些犹豫了。

    而御史大夫晁错,却像是吃了枪药,立刻就跳了出来,奏道:“臣晁错启奏家上:臣以为,丞相未免太过避重就轻了罢!赵王刘遂之罪,岂止在于收容济北王兴居之贼臣?去岁,臣就查处了赵王遂的诸般罪责,罚削了其河间郡,本以为,刘遂当知错能改,岂料……”

    晁错不愧是汉家第一大炮,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直接捅开来道:“家上,可知,过去一年,臣已经收到了赵国内史、丞相所报的赵王遂罪行,十数条,其中就包括了私与吴逆串联,阴通匈奴,违背太宗孝文皇帝禁令,与蛮夷通商,更于去岁,骄慢家上,目无尊卑,诚可谓贼臣也!”

    晁错大刺刺的跪下来,道:“臣请家上,奏报陛下。立即派遣使者,持节,缉拿赵王遂,至京师询问!”

    这就等于是给刘遂脑袋上贴上了一个‘贼臣’的标签。要把刘遂往死里整了。

    但是,汉室的政治游戏规则,相对后世来说,更讲一个仁恕,通常。都会给那些诸侯王以及两千石以上大臣留些面子。

    像晁错的建议,并不具备可操纵性。

    因为这会激怒那些剩下的诸侯王,使他们产生兔死狐悲的感觉。

    更会撕裂汉室一直以来标榜的以孝治天下,刘氏宗藩手足骨肉相连的宣传。

    是以,晁错话音刚落,屏风后面就传来了天子的声音:“赵王宗藩手足,朕不忍致法于王,其下两千石再议之!”

    看上去是给赵王刘遂脱罪了,但实际上,在背后却隐含着要穷治到底的命令。

    汉室有将相不辱的传统。具体至诸侯王,更是无论其犯下多大的罪责,只要是俘获或者自首了,都会令其不流血而死。

    以吕后之威权,尚且不敢明目张胆的治罪赵王刘如意,只能鸠杀,赵幽王刘友,也是如此,能饿死,而不能加以刀枪剑斧。

    即使是月前的吴王刘濞。倘若其落到汉军手中,甚至可能活命!

    政治大背景如此,诸侯王们无论怎样,都可以保留名誉的不流血而死的最后尊严。

    是以。要治赵王刘遂,就首先要放低姿态,表明,朝廷还是很爱护诸侯王们的。

    这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可不仅仅是天朝的传统。

    更是刘氏标榜的价值观之一。

    是以。群臣一听天子发话,立刻就心领神会了。

    许多原本将目标对准其他诸侯王的,这时候,也立刻知趣的调转枪口,直接指向赵王刘遂。

    这下子,刘遂的那些陈年烂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被翻出来了。

    什么,当年河间孝文王刘辟彊常常被其侮辱和轻慢,不顾兄弟手足之情,不肯致哀河间孝文王啦。

    什么故意坐视河间哀王刘福绝嗣,并吞并河间国拉。

    反正,众口一词,把刘遂描述成这个世界最大的坏蛋,冷血无情,没有半分君臣尊卑,狂妄自大,倒行逆施,早在十几年前就处心积虑,意图谋反的贼子。

    就连刘彻听了,都觉得有些夸张了。

    平心而论,刘遂确实不是个什么东西。

    属于典型的白眼狼!

    当年先帝在世时,对其可谓恩重如山,赏赐众多,甚至,在其弟弟河间孝文王刘辟彊一脉绝嗣后,还特意准许河间国并入赵国。

    但,这货就没有一天消停过。

    不但与匈奴人眉来眼去,打着狭夷自重的主意,更处心积虑的建立了许多条与匈奴的沟通渠道。更与吴王刘濞往来密切,多次说过对朝廷不敬甚至想要造反的话语。

    这些事情,几乎是人人皆知的秘密。

    但,若真说这货坏到了脚底流脓,浑身生疮的地步,那就夸大了。

    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