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八节 掀桌子(4)

    第一千四百五十八节 掀桌子(4) (第2/3页)

汉室立国数十年,期间经历了种种风波和动荡,长安官僚系统盘根错节,相互依存。

    要解决这些痼疾和顽症,在如今的时代和技术条件下,只靠整肃和加强监督,是不可能有任何效果的。

    过去七年的故事就能证明一切——这些年来,长安城上上下下,刘彻安插了数以百计的考举士子去掺沙子,寄希望官僚系统能够改良,能够焕发生机。

    但可惜,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他这个皇帝的一厢情愿。

    掺沙子掺进去的考举士子,最终不是同流合污,就是被系统的力量按得不能动弹。

    这次长安改造之事,更是证明,整个的官僚系统都已经彻底腐朽、堕落,且无药可救了。

    再放任下去,他们只会更糟!

    只能一刀割掉这块已经烂掉的腐肉,将桌子掀掉,再造一个新的官僚系统。

    这样,才能让长安城的事情变好。

    所以,牛儒之死,在刘彻心里连半分涟漪也不曾掀起。

    倒是周亚夫,有些忧心忡忡。

    “陛下……”周亚夫劝道:“今牛内史谢罪,而诸卿免冠,您还是暂息雷霆之怒吧……”

    作为丞相,周亚夫当然是很担忧的。

    长安的官僚是个什么样子?周亚夫自然很清楚。

    自汉兴以来,长安城上下就是贿赂成风,中饱私囊的风气日盛一日。

    当然,这个锅,刘氏历代天子至少要背一大半。

    在事实上来说,长安官僚系统之所以变成这个模样,大半是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歪。

    未央宫、长乐宫之中,就已经是贿赂成风,皇室内部的外戚、公主自己都在拼命的挖墙脚。

    太宗时期,太宗皇帝的心腹,将军张武就带头受贿。

    大宦官邓通,代表皇帝,擭取着铸钱之利。

    一代代长公主,都有着插手朝政,干预国家人事的光辉记录。

    而皇帝自己却对这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望下面的人清廉守法,廉洁奉公?搞笑吧!

    所以,这偌大长安城之中,上到三公九卿,下到衙役临时工,无人不贪,无人不拿。

    自萧何迄今历代丞相之中,唯有申屠嘉真正做到了不贪不拿。

    其他人,哪怕是坊间好评如潮,备受人们尊崇和怀念的北平文侯张苍,不也干过贪污受贿,私相授受的事情?

    现在,皇帝觉得这样不行,必须整治。

    于是举起屠刀,要砍一个朗朗乾坤出来。

    哪怕是周亚夫也觉得,这未免有些太过于霸道和不讲理了!

    更重要的是——周亚夫确实担心,激起众怒!

    “息怒?”刘彻冷笑一声。

    他现在是不可能息怒的。

    这样的机会不好找,这样的决心也不好下!

    好不容易逮到机会,可以借题发挥,他无论如何是不会罢手的。

    当然,刘彻也知道,饭得一口口吃,事情要一步一步做。

    从宏观和历史角度来说,只要有国家和统治阶级存在,官僚与贪污就不会消亡。

    反正,刘彻从未见过和听说过,有任何政体和制度,消灭了官僚和贪污。

    哪怕是号称最廉洁的瑞士,恐怕也不见得干净到哪里去!

    所以,对于官僚们,他的要求真的很低。

    能做事,会做事,有积极性,不去搞事,就很合格了!

    像少府卿刘舍,大农直不疑。

    这两个人,全天下人都知道,这两者一个是大贪官,一个则是出了名的诺诺大农。

    刘舍这个家伙,悄悄的挪用和偷取少府的技术以及工匠给自己的工坊和封国做事情,也不是什么新闻了。

    而直不疑在大农衙门,更是完全就是个摆设和雕塑。

    大农衙门的具体政策和事务,都是由以商容为首的三丞六令讨论和制定并实施的。

    曾经有个笑话。

    当年,开凿龙首渠时,有人问直不疑:明府可知如今龙首渠凿到那里了?

    结果直不疑一脸懵逼状,还是身旁一个小官附耳告知,才让他免去了尴尬。

    但刘彻就从来不会对这两个人有任何不满。

    刘舍贪是贪,但他会做事啊!

    他业务能力虽然不强,但手腕强啊!

    当少府这七年,他忙里忙外,忙上忙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