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读书之法

    三十、读书之法 (第2/3页)

若有所感。

    朱清嘉又问道:“你这两本书看完了,准备接着看什么书?”

    接下来看什么书?江水源有些发蒙。对他来说书分为两类,一种是教材教辅,属于学校安排好的,他按照课表一本本读下去就可以;另一种是课外读物,看多了可以延长寿命。江水源对后一种图书属于来者不拒,只要是书架上有的都信手拿来翻看,甚至连老爸的《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讨》、老妈的《家常菜做法三百种》都在劫难逃,但他从来还没想过自己接下来准备要看什么书!当下他嗫嚅地说道:“这……还没有想好!”

    瞬间“好为人师”与“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两种光芒在朱清嘉身上闪现,他有些自得地说道:“老师因为天资所囿,虽然在学术上一无所成,但这么多年来耳濡目染,对于读书还是有些真知灼见的,尤其膺服曾文正公对于读书的几条心得,不妨说出来与你分享一二。首先是要‘学有根柢’,也就是在青少年时期必须吃透一两本书,这种书最好是古往今来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之作,融会贯通,烂熟于心,成为自己以后治学的根本。

    “这就好比行军打仗,必须得有坚实的后方、忠诚的部属,然后出兵对敌才不会担心打败仗。曾文正公所说的‘扎硬寨,打死仗’,其实何尝不是读书做学问的方法?如果你没有一两本经典著述作为底子,看到什么书好、什么书流行就翻几页,不求甚解,朝三暮四,最终只会浮学无根、一事无成。你现在能把《四书章句集注》、《古文观止》大段背诵,说明你在‘学有根柢’上还是做得很扎实的!”

    江水源微微有些得意。

    但朱清嘉接下来便话锋一转:“然而曾文正公还有一句话叫‘少年读书如略地,但求其速,勿求其精’,听起来貌似与‘学有根柢’颇有冲突。这又如何理解呢?他的意思是,凡是读书肯定会有不懂的地方,不仅初学者如此,连博学硕儒也难以做到全书字字句句毫无罣碍。所以在吃透一两本书作为根柢后不要求全责备,而是要趁着年轻气盛大肆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学养,加深自己对学问根柢的理解。这时候读书要速读、广读,除了极个别重要的书籍外不必精读,否则终其一生也读不了几本书籍。

    “但博览群书究竟要博览哪些书呢?这就是曾文正公所言的‘看书不可不知所择’,即读书要根据自己的爱好旨趣、治学方向挑选要看的书籍,否则古今中外各种书籍浩如烟海,就算你不眠不休,百年光阴又能读完多少?而且确定方向之后你还是要接着挑选哪些书该先读、精读,哪些书要略读、速读。在选书过程中既要凭借自己眼力,更要借助前人智慧。

    “就拿国学方面来说,挑选书籍就可以借助《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张文襄公(张之洞)的《书目答问》。老师以前在大学的时候,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