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困惑与推敲

    六、困惑与推敲 (第2/3页)

水源还不知道该如何写一篇论文,甚至想都没想过,而现在韩老先生要求江水源就自己书稿写出两三篇论文,并指出论文与书稿的区别,提示论文的核心是“新”,而非书稿的“自成系统”,这让江水源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学习知识——构筑知识体系——创新知识”的三步走重大跨越。

    虽然对于十五岁的江水源来说,创新知识有点困难,但至少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没准儿什么时候就生根发芽,开花结出个果实来。要知道帕斯卡在11岁时已经写出了关于振动与声音关系的文章,12岁时独立证明了三角形各角和等于180度,16岁时便发现了著名的帕斯卡六边形定理。

    再者说,创新的事情谁说得准呢?它只和聪明与灵光一闪有关,跟年龄似乎关系不大。

    江水源回到家里,左右无事,先拿起那本《王国维论学集》,随便翻开其中一篇《秦郡考》看了起来。要说秦郡,江水源并不陌生。他看过《史记》,里面明明白白说到始皇帝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唐代裴骃《史记集解》更是清楚列出三十六郡都是哪些,有什么可考的呢?

    然而王国维却能于常人所不疑处生疑,而且博引《史记》及《汉书》各本纪、列传及地理志等,得出“秦以水德王,故数以六为纪。二十六年,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三十六者,六之自乘数也。次当增置燕、齐六郡为四十二。四十二者,六之七倍也。至三十三年,南置南海、桂林、象郡,北置九原,其于六数不足者二,则又于内地分置陈、东海二郡,共为四十八郡。四十八者,六之八倍也。秦制然也”的结论。

    看完之后,江水源不禁掩卷长思。

    《史记》、《汉书》自己都看过,不仅看过,而且可以随口成诵,王国维引用的各种史料完全是信手拈来,可为什么自己就想不到这个问题呢?就算能想到这个问题,能上升到“秦以水德王,故数以六为纪”这个高度吗?虽然《史记》的《秦始皇本纪》中已经明确说过“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

    由此可以想见,占有资料只是学习第一步,能否把资料用活、用出花来,然后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