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争取早日发《CELL》

    十五、争取早日发《CELL》 (第2/3页)

日在《CELL》上看到你的大作!”

    《CELL》是米国爱思维尔(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关于生命科学领域最新研究发现的顶级学术杂志,素来与《NATURE》、《SCIENCE》以及经世大学主办的《学术》(通常译为《academics》)并称全球四大权威科学期刊,影响因子一直居高不下。尤其在生物学领域,更是神一样的存在。在《CELL》上发一篇article或letters,基本上可以在二流高校混个终身教职。即便经世大学的老师,在《CELL》上发一篇revie或article也够吹上好几年的。

    施洋红着脸道:“《CELL》我是不敢想的。大学四年,只求在中科院《植物分类学报》发表一篇论文,我就心满意足了!”

    江水源笑道:“不努力尝试一下,怎么知道自己就不可能?”

    话音未落,就听到背后有人鼓掌道:“说得好!不努力尝试一下,怎么知道自己就不可能?想当初,让你参加府里面的生物奥赛预选赛,你都推三阻四的。去省里面参加复赛,还得我亲自开车接送。你看,如今不也一步步走到了这里?在我看来,你对生物学还是非常有天赋的,说不定到大学再努力一下,真的能本科阶段就发《CELL》!”

    江水源不用转头就知道说话的是黄同媛老师,同时又有些哭笑不得:本来我是给人喂鸡汤的,不成想一不留神,却被别人灌了一肚子!

    黄同媛见江水源不说话,还以为自己的鼓励见效了,连忙趁热打铁:“你们知道咱们国家科研人员最高学术称号是什么吧?对,就是中华科学院院士。早年间咱们国家一穷二白,加上孙元起先生出类拔萃,带领一大批年轻人填补了国内很多领域的空白,所以那时候院士都很年轻。但接下来几十年间,当选院士越来越难,新科院士的年龄也越来越大,平均都在55岁左右。唯独例外的是生物学部。近些年院士增选,都以生物学部当选院士最多、也最年轻,知道为什么吗?”

    江水源眨眨眼睛:“因为生物学不好就业,只能全留在学校拼命搞科研吗?”

    “就知道胡说!”黄同媛轻轻捶了江水源一拳,“是因为新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搞生物研究最容易出成绩!你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