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3、初斗番僧

    0233、初斗番僧 (第3/3页)

    司马承也担心在这里打起来,所以按照当地山民在山路上互相避让的规矩,站出来把问题扯到别的地方去了。

    在山上,两个方向的人突然交汇而过,那是有规矩的。

    因为山路弯曲狭窄,绝对不允许牲畜急速奔跑,就是避免撞到人。

    少年时期的孩子们平时都打嘴巴官司,互相找对方的漏洞,反应速度都训练出来了。

    现在自己已经早就下马了,而对方还骑在马背上疾驰而来,分明就是仗势欺人,不懂规矩。终于被司马承抓住了小辫子,所以说起话来振振有词,而且也合情合理。

    司马承说出的道理,不仅仅是在山路上如此,在集镇上也同样如此,凡是在外走动的人都知道,因为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太祖皇帝朱元璋钦定的大明律,明确规定:纵马伤人属于鞭刑之罪,该受十鞭惩罚。如果把人踏伤踏死了,不管你是故意还是无意,都属于故意伤人之罪,要一命抵一命。

    两个番僧自知理屈,被人家小孩子教训一顿也是活该,因此向后摆摆手,所有人都翻身下马,然后在山路外沿站成一溜准备继续下山。

    这也是规矩:下山轻松上山难,所以下山的人把靠近山壁的一侧相对安全的通道,让给上山的人。

    本来双方都按照规矩各走各的就没事了,可是有些事情要发生的时候,那真是神仙也挡不住。

    熊开山被司马承拉到山边让开小路的时候,他突然看见对方第一匹马的马背上金光闪闪,一根非常古怪的大棍子挂在马鞍桥上。

    小孩子对新鲜事物都很好奇,熊开山也很好奇,挣脱了司马承,一个跨步上前,伸手就去抓那根古怪的棍子。

    其实,如果熊储、严二娘他们在这里,一眼就能够认出来,这是一件外门兵器。番僧里面有很多人使用:装金韦陀杵。

    和大力金刚杵一样,装金韦陀杵长度五尺左右,重量六十多到一百多斤都有,分成三部分:四棱杵头、八宝杵身、镂花杵柄。

    熊开山并没有什么其它的心思,不过是好奇而已。但是在那个番僧看来,熊开山这就是要抢夺自己的兵器。

    武林中人对于自己兵器的珍视程度,都和自己的性命差不多,绝对不可能让别人染指,尤其还是陌生人。

    “阿弥陀佛!”

    那个番僧口喧佛号,一个闪身越过马头,左掌一招叶底偷桃,由下而上托向熊开山的左臂肘关节。而且右手五指如钩,随时可以抓向熊开山背部的三大死穴。

    “哎呀,你这个老家伙想打架吗?”

    武林高手的自我保护意识,基本上就是下意识的一种反应。

    熊开山口中怪叫一声,左肘一曲已经向外砸向番僧的小腹,身体后撤一步的同时,右手同样曲指如钩抓向番僧的胸口。

    趁这个功夫,熊开山终于转过身来和番僧面对面了。

    刚才熊开山面对马匹,番僧闪身过来刚好在熊开山的左侧,所以熊开山非常被动。

    本来熊开山右手五指如钩,是按照正常套路抓向敌人的咽喉,或者是肩头肩井穴。

    之所以临时选择攻击番僧的小腹和胸口,就是因为这个番僧竟然比自己爹爹熊储还高半个脑袋,熊开山根本够不着人家的肩头和咽喉。

    两个人在电光石火之间交手一招,番僧的脸色顿时就是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