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0、师夷长技

    0540、师夷长技 (第3/3页)

荡寇级战船。”

    钟国柱最后说道:“各位大人争论的问题,刚好是我们的两个致命弱点:速度比别人慢了一半还多,火力又弱了两倍。一旦面对面打起来,我们除了全军覆没,根本没有第二个结果。”

    军人和工匠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因为钟国柱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手下数千人的生命问题,所以很快就从战场生存能力方面找到了突破口,致命的问题顿时摆在所有人面前。

    有了一个具体的参照系,徐风贤、柯铭骥、宋耀祖这些造船世家的家主,顿时恍然大悟,同时对两种战船的优劣形成了一个统一结论。

    我们自己的战船主要是脱胎于福船结构,横截面是一个三角形,也就是船底最窄,船舷顶部最宽。

    我们采用硬帆,也有两个优点:可以承受八面来风,能够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借用风力。不需要高大的桅杆,所以对于制作桅杆的材质强度要求不高。

    这种福船结构的优点,就是稳定性最好,适航性一般。

    这种福船结构的致命弱点有两个:速度像蜗牛,跑不赢敌人。因为船体下面太窄,所第一层、第二层就不能安装大量火炮,导致火力很弱,打不赢敌人。

    西洋人的船体横截面,是船底的三角形和船身的口字形相结合,船身上下一般粗,这样的好处是底部宽敞的炮甲板可以布置更多的火炮,逐层往上依次减少口径和重量。

    西洋人的船体当然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就是稳定性稍稍微差一些,直筒型船身就需要更重的压仓石来降低重心。

    其次就是采用软帆,对风力的利用效率不够高,这就需要制作巨大的风帆,从而要求更高的桅杆。

    西洋人的主桅杆长度,一般都是穿身长度的四分之三还多,所以普通战舰的主桅杆都在二十丈以上。

    这么长的桅杆,用一根木料肯定无法实现,实际上西洋人的桅杆都是三段式结构。这就需要非常高大的船艏楼、船艉楼来连接桅杆,保证桅杆的强度。

    综合评定下来:我们的船形结构稳定性好,速度慢,更适合作为商船,而不是作为战船使用。

    硬帆的好处是综合效率高,可以围绕桅杆旋转,可以完全利用八面来风。

    但是,我们的硬帆都是竹篾、蒲草叶编制的,非常沉重,一旦加大风帆面积,根本没有人能够升起来,更没有缆绳能够承受得起。

    西洋人的船型虽然稳定性稍差,但是因为麻布弧形软帆很轻,因此就可以制作得很大,比我们的硬帆大几十倍。从而弥补了利用风力的不足,而且速度极快。

    加上同一大小的西洋船能够安装更多的火炮,所以战斗力出类拔萃,我们的战船只能被动挨打。

    这样算起来,西洋人制造一艘战船,就比我们节省很多材料,降低了很多成本,而战斗力还成倍增加。

    虽然我们现在不缺高档木材,但是把战船无限制放大,速度就会越来越慢,最后变成敌人的活靶子被击沉,实在是自寻死路的做法。

    像西洋人学习,师夷长技以制敌,我们就必须彻底改变建造战船的固有观念,这就是徐风贤、柯铭骥和宋耀祖等人最后达成的一致意见。

    可是,如何才能把葡萄牙人、荷兰人的这些技术彻底弄明白,这是一个新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