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袁绍崛起

    第114章 袁绍崛起 (第2/3页)

提点,本王知错了,本王知道那些都是该死之人了,一句话说的好,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看着郭嘉那一脸不悦的样子赶紧道谢。

    “主公,这是怎麽啦,怎麽还次拜起郭从事来了?”陈宫,徐庶,关羽等人,看我和郭嘉在上面半天不下去喝酒,也都跑上来了。

    本来我遇刺的事,他们是不知道的,陈宫,徐庶早早睡了,关羽等又都在城外领兵,只是后来听到雷神怒的响声才知道出大事了,后来我回府后,陈宫,徐庶就半夜一起来看我,估计也是打听到我出事了,后来我一口气连续下了几道命令,他们也看出来我在生气,没有阻止,而且他们也没觉得这样的命令有什么不妥。

    之后他们就各自去执行命令,只有我去后院陪蔡琰睡觉了。

    后来因为大家看我心情不好,就一群文臣武将的约我出来太白楼喝酒散心,我想今天有个斩首大会就顺便来看看了,我现在气消了,反而觉得自己不应该乱杀无辜。看着要杀我的人死在自己面前,到觉得他们可以不死的,要不是郭嘉说我,我可能觉得他们不该死了。

    解开心结后,我又继续下楼和各位文臣武将喝酒去了,也不在可惜那些小人物的死活,以后我就是应该有一个王爷,大将军的威严,冒犯我就该死。

    而从洛阳城内逃跑的袁家兄弟得到刺杀失败消息,袁绍,袁术赶紧带着城外的几万军队汇合汜水关兵将和新近来投的谋士贾诩急吼吼地越过黄河,花了十来天,终于赶到了渤海国。至于天子诏书,直接被袁绍忽略了,贾诩说,是楚雄大逆不道,挟持天子,乱杀无辜,袁绍应该举大旗,匡大义,清君侧。袁绍随即在谋士贾诩的建议下广布告示,招贤纳才,准备清君侧,匡扶社稷。

    而天下之士,基本上才不管你是不是坏人,只要有机会一展所长,又看袁绍说的大义凛然,只要辅佐袁绍以后,自然可以青云直上,扬名立万。

    不得不说“四世三公”的名头着实好用,不到月余,藏身于冀州和幽州的猛人智士纷纷来投袁绍。这其中有昔日韩馥帐下的谋士荀谌,字友若,辛评,字仲治,转投袁绍。

    说起荀谌此人,有些友们可能不太熟悉,但你只要想想他姓荀,出自豫州颍川,表字还叫友若,与荀彧的表字文若仅一字之差,应该不难想到此人的身份了?不错,他正是王佐之才荀彧的四兄,也是集谋略与治政为一身的大才!史记载荀谌投袁绍之后,因为被郭图、逢纪和许攸之流排挤,未得重用,官渡之战袁绍大败后便不知去向,并没有前去投靠在曹操阵营里混得如鱼得水地荀攸和荀彧。

    话说三国时期一窝一窝出人才的家族,荀家绝对不输给司马氏、诸葛氏、曹氏、袁氏、孙氏。荀攸、荀彧、荀谌三叔侄的能力本事绝对不输给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要是再加上荀彧的祖父是荀淑,为朗陵令,是东汉末年名士。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与“司马八达”不分上下。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这么算下来,荀家真不是一般的氏族,绝对堪比后世的曾国藩家族。

    说完了荀谌,我们再来说辛评。辛评也是颍川人,当初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