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青花梅瓶

    第六十七章 青花梅瓶 (第2/3页)

瓷器,造型秀美,青花色泽浓艳而有变化,使画面具有层次感,为永乐青花瓷器中的佳品。

    永乐青花端庄秀美,器物线条非常柔美流畅。讲究修胎,器形十分规整。瓷胎由于注意淘炼,胎质纯,含杂质少,胎质细腻,胎色洁白,胎体厚薄适度,灵巧凝重,较之洪武朝普遍轻薄一些。

    永乐时期由于烧造温度的提高,釉面肥厚、细腻、光滑、莹润、平净,绝无橘皮釉纹,有少部分器物釉面开片,以脱胎器名传于世。

    釉色大多白中泛青,有些呈现洁白色,接近甜白釉,釉汁废后处闪现虾青色。口沿和底部釉薄处大多为白色或黄色,器物里外釉面较均匀。民窑器普遍有缩釉现象。

    永乐青花的釉面青白程度较元代有所减弱,釉面青白为整个明代传统烧造方法所致,因釉料中掺有草木灰,并用木柴烧,所以会产生这种效果。现代瓷器的釉面成分及烧造工艺都与明代不同,因此釉面无此青白色。

    大盘、瓶、罐等为细砂底,无釉,白色,有小块铁色斑;呈糯米粉状,摸之细腻滑润。也有釉底,釉底白釉匀净,釉薄处泛黄色,厚处呈浆白色或闪青白色,有些底釉开有细片纹。

    小器底足多施釉,有的底釉呈波浪纹;细瓷底足平切,足跟较窄。琢器器底足大多是边棱状,即削切痕明显。圈足露胎处泛火石红,足内墙多泛黄斑。盘、碗底心多是外凸内凹。

    高泽的脑海中在电光火石的一瞬间闪过了两位爷爷以及他看过的所有书本中关于梅瓶的资料,他自己也对照着手中的瓶子一一对应。

    永乐时期使用的青花钴料是一种称为“苏麻离青”的进口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现象。

    因为含锰量低,含铁量较高,降低了呈色中的红、紫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就能烧出浓艳的青蓝色,犹如宝石蓝一般的光泽,呈色浓重青翠。

    色彩雅致凝重,鲜艳夺目,层次分明。

    不过由于青花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烧成部分留下黑疵斑点,就像铁锈斑疵一样,一条纹理中常见的钴铁结合晶斑,浓重处凝聚为黑色锡光,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感。

    而手中的瓶子的青花钴料应该就是典型的进口料,在白胎的映衬下,罩于釉下的青花青翠浓艳,花果上布满褐色的铁结晶斑点,有如一幅传统的水墨画,晕散自然。

    自己手中的这个梅瓶和爷爷的那个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无论是造型、纹饰、胎釉、青料上看都是相吻合的,而永乐青花瓷一般是没有款识的,只有极少数有年款。

    两位爷爷都介绍过,目前只有官窑压手杯中见有“永乐年制”的四字篆字款,写在器里面中心,围以双圈线、单圈线和花瓣飘带。最宝贵的是青花双狮绣球心款、花心款、鸳鸯围款。民窑产品偶有“福、录(禄)、寿”等款字。

    高泽记得清清楚楚,明谷应泰的《博物要览》中记载:压手杯,中心画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永乐年制”四字,细若粒米者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

    这对梅瓶应该就是明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爷爷说过像这种青花瓶子是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属于宫廷御用之物,而且这种梅瓶的传世完整器物不多,十分名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