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张氏手炉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七十三章 张氏手炉 (第1/3页)

    薄寒初荐锦氍毹,朔气空中通坐隅。

    不惜马蹄金一饼,鸳鸯湖畔铸张炉。

    ——《金粟闺词》清彭孙遹

    高泽手中的铜手炉,瞧那颜色应该是红铜烧制的。

    圆形,直径大概能有十五、六公分,大小适中,提起来稍觉沉甸甸的,说明铜质优良,属银、锡、铜合金材质,九炼九制。

    方盖鼓腹圆腰,下渐收,腹部起有提梁,造型质朴,阔腰束身,底有四足,稳重浑朴。

    炉盖透雕冰花纹,系手工凿刻而成,有立体感,打磨精良,光可鉴人。

    最主要的是手炉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洗礼,却一点没有锈色,而是发出一种珠光宝气,令人喜爱。

    这种珠光宝气,光线柔和不刺眼,看起来非常舒服,难以言表。

    最奇妙的是此炉还附有原配火匙,大小适中,放进和取出,要有一定的角度,否则放不进,更取不出。

    此炉做工极美,外观一看就是全手工打造,炉内壁也全是手工挖出,因为内壁凹凸不平,机器打磨的才是光的,盖子极其紧密,用手要用很大力气才能打开,将盖掉转,则毫不费力就可轻松打开,彰显制作者的精良。

    炉的胎壁厚,手感重。

    盖子纹饰精美,图案上下有少许错位,这也绝非机器加工所能极的。

    无损无缺,品相非常好。

    炉小巧可爱,捧于手中大小适宜,重量适中,可暖手、焚香、观赏、把玩。

    最主要的是,高泽在炉子的底部看到了“张鸣岐制”4字阴文篆书刻款,加方框,大方得体,有名家风范。

    张鸣岐?

    那个当了汉奸的两广总督?

    不会吧?这老小子应该不会制炉吧?

    他也就镇压黄花岗起义还行,上个表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是他,抗战的时候当个汉奸,出任个伪职还是称职的。

    制炉?还是算了吧!

    那就应该是晚明嘉兴名匠、一代制炉名家张鸣岐了。

    高泽早就在赵汝珍的《古玩指南》一书中看过:“张鸣岐,嘉兴人,善制铜手炉,质匀花纹工致,以足踹之不瘪,一时重之,呼为张炉,朱彝尊尝咏之”。

    从师傅的那小山似的废品堆中淘到的《鉴物广识》、《新溪杂咏小集》、《梵天炉丛录文物》中也有记载介绍。

    张鸣岐,明代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善制铜制手炉,他制作的铜质匀净、光泽古雅的水磨红铜手炉,其炉身多以手工锤敲而成,时称“张炉”。

    “张炉”,选用精炼红铜,铜质纯净,可塑性强,光泽柔和,造型朴实而富有变化,炉体娇小,小不盈掌,炉壁却厚约在3毫米左右,锻打而成不加雕凿。

    光洁圆浑、平整、素净,手感分量重。

    炉盖的工艺制作繁复,皆系手工制成再磨光。

    纹饰多为几何状的冰裂纹及缠枝菊、梅、牡丹等,华丽精美。

    张氏手炉的特色是炉体不锈蚀,炉盖炉身吻合紧密,经千万次开合而不松动。

    炉的内壁光滑。

    炉底部都有刻款,以小篆出之,书法自然有度,运刀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为人们所重。

    他的铜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