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引子 (第2/3页)

,它承载着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旧唐书·崔融传》描绘了京杭运河水运网在国家经济上的不可或缺,“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当时唐朝都城的运河港口广运潭尽收天下财富,汇聚着全国各地的舟船,“若广陵则锦、铜器、官端绫绣;会稽则罗、吴绫、绛纱;南海玳瑁、象齿、珠、沉香;豫章力士瓷饮器、茗铛、釜;宣城空青、石绿;始安蕉葛、蚺胆、翠羽;吴郡方文绫。船皆尾相衔进,数十里不绝”。唐宋时期有大量的国外使者和学者来中国朝圣或求学,他们多由运河来去,他们生动地记载了运河及其沿岸的繁华。《马可波罗游记》中最精华的部分就是对运河的叙述。运河所经名城荟萃,人才辈出,是我国历史面貌的重要见证。

    说起运河的渊源,总要扯上扬州的。一部运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扬州发展史,运河哺育了扬州,是扬州的“根”。“富甲天下”的扬州城,至今已有2490多年的历史了,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扬州的“瘦西湖”历史悠久,在十里长的湖区两岸,营造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区胜境;观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灵山”之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自古是赏月的绝佳处;扬州还有历史悠久的古刹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著称的个园,有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等,美景数不胜数。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又因水而兴、缘水而发。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建邗城时,开筑了世界最早的人造运河——邗沟,奠定了两汉扬州繁荣昌盛的基础;隋炀帝延伸邗沟成为震惊世界的大运河,确立了唐时扬州“雄富冠天下”的地位;清代中期,扬州成为全国的漕运、盐运的中心,列入当时世界范围10个50万以上居民的大城市。在水通、商兴、财聚的同时,扬州融会了四海文化,把北雄南秀的古典园林、古朴清幽的老街深巷、南北皆宜的淮扬美食、享誉四方的休闲服务和久负盛名的扬州八怪、影响深远的扬州学派、独树一帜的工艺美术都研磨到了极致。诗仙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道出了历代文人墨客对扬州的心声和向往,要真正了解、领略扬州,何必凭窗眺望,不如骑鹤来扬州,不管“烟花三月”天,还是“二分明月”时……

    离开了运河便利的水路交通,就没有淮扬两岸千百年的盛世华章,然而历史的洪流大浪淘沙,扬州的繁华已远,泛舟运河,浩浩荡荡一路往北,身入宝应*,满目皆运河。

    孤舟欲夜发,只为访情人。此地忽相遇,留连意更新。

    停杯嗟别久,对月言家贫。一问临邛令,如何待上宾。

    (《韦应物.唐.将发楚州,经宝应*,访李二,忽于州馆相遇月夜书事…李宝应》)

    “邗沟弥渺,究江淮之合派”(方睿颐)。扬州古运河北自淮安宝应*(市)界,南至瓜洲江口,纵贯全市。沿河风光,美不胜收。清康熙帝乾隆帝六巡江浙,皆泛运河而行,多次驻停游赏千古名城——宝应。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宝应的母亲河。大运河的诞生(吴王夫差筑邗沟),要早于宝应建县(宝应始名平安)有335年。大运河哺育着宝应人,也孕育了宝应的文化。大运河宝应段的演变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