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宝珠(一)

    黑白宝珠(一) (第3/3页)

    “红粉骷髅何足争,石崇当日太怜卿。若将掌上明珠赠,安得楼头好梦惊。”石崇与爱妾绿珠的故事,曾经让多少女人羡慕不已。自古以来,珍珠就被认为是珠宝中的珍品,是尊贵的代表,是女性魅力的象征。在西方和印度,珍珠被视为高级珠宝也有数千年的历史。大约在4000年前,阿拉伯人就已经开始采集珍珠。通过阿拉伯人的传播,珍珠被先后带到了埃及、印度等地。大约在公元前200年,埃及的贵族开始尝试用珍珠装点自己。十字军东征时期,欧洲人由东方带回了大量的珍珠。随后数世纪,珍珠都被贵族、武士等用做个人的饰物,后来更演变成皇室专有的珍宝。1612年,萨克森就公布了一项法律,禁止贵族、专业人士及平民佩戴珍珠,只有帝王之家才可以有此特权。

    珍珠之所以能得到人类如此的青睐,除了它与生俱来的美之外,一系列关于珍珠的神秘记载也为它增添了不少别样的色彩。《圣经》的开篇“创世纪”中记载:从伊甸园流出的比逊河,在那里有珍珠和玛瑙。佛教的《法华经》、《阿弥陀经》也说珍珠是“佛家七宝”之一。宗教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寄托,它对珍珠的推崇与描述加深了人们对珍珠的喜爱之情。

    在民间,关于珍珠的各种传说更是数不胜数。罗马人将珍珠的诞生与美神维纳斯联系在一起,名画《维纳斯诞生》中,女神随着一扇徐徐张开的巨贝慢慢浮出海面,身上流下无数水滴,水滴顷刻变成粒粒洁白的珍珠,栩栩如生。古印度人则认为珍珠是海底的贝浮到海面上,吸收了上天的甘露孕育而生。在大多数西方人眼里:坚韧的钻石是太阳和君主的象征,纯洁无瑕的珍珠则是月亮和王后的象征。

    很久以前,古人就发现了珍珠的医用价值。唐代的《海药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等历代医药古籍中都明确记载了珍珠在医学上的应用。不过,珍珠最让女人动心的还是它神奇的养颜功效。

    最早把珍珠用于驻颜的是西晋人,随后,这种奢侈的驻颜术风靡于历代宫廷贵妇之间。唐代女皇武则天长期用珍珠粉内服外敷,直到老年面部肌肤还细若凝脂。而清朝的慈禧太后更是数十年如一日地服用珍珠粉,还专门在宫内聘请了研制珍珠粉的御医,其贴身侍女德龄公主后来回忆说,老年时的慈禧,仍然拥有白嫩光滑如少女般的肌肤。

    珍珠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梨形、蛋形、泪滴形、纽扣形和任意形,其中以圆形为佳。珍珠的颜色有白色、粉红色、淡黄色、淡绿色、淡蓝色、褐色、淡紫色、黑色等,光泽柔和且带有虹晕。

    今天,珍珠依然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珠宝之一,被人们称为“宝石皇后”。作为6月的诞生石,珍珠象征着健康、幸福、纯洁、富足、长寿。很多西方人相信,因为有了珍珠的祝福,在6月出嫁的新娘可以获得一生的美满与幸福。

    高泽的脑海中出现了所有他看过的有关珍珠的记录,别看高泽没多大,可是认识的字,看过的书,那可是多了去了,两位老爷子的藏书都是他珍贵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的小箱子里,还有一本1961年10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钱笑呆所作的连环画《珍珠姑娘》呢。

    故事说的是白老爹和他的孙女珍珠姑娘,在渤海边采珍为生。老人为了找寻龙宫,探明海水里没有盐的原因,牺牲了生命。珍珠姑娘继承爷爷的遗志,为了大众的福利,不贪财宝,不怕困难,到深海底里找到了龙宫,解救了蚌仙,使海水里重新有了盐。人类吃了盐,免去了疾病,增加了力气,过着愉快的生活。这优美的民间传说,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善良、勇敢和无私的高尚品德。

    故事里的白老爹和珍珠姑娘都深深的打动了善良无邪的小高泽,他可是为王全他们做了好几次的作业,才让那帮小子把他们不知哪儿弄来的《珍珠姑娘》给了高泽,那可是高泽自己收藏的第一本连环画小人书,他可是当个宝呢,还让妈妈找了张厚的挂历纸给包了起来,郑重其事的放在了自己的小箱子里。

    [www.kan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