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寻古(一)

    小镇寻古(一) (第3/3页)

哦,让我看墙上的画是吧,这墙上都是些又老又旧的又破的宣传画,有什么可看的,我每年来好几次,每次都会看到,没什么呀?高泽被这声音弄得有点莫名其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要不,我再看看?因为每次这个声音响起的时候,好像都给高泽带来了好东西,反正没吃过亏。看看就看看吧!

    高泽有些勉为其难不情不愿的重新打量起这间屋子的四壁,墙上有贴的有挂的,什么“雷锋叔叔讲革*命故事”、什么“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什么“幸福的笑容”、什么“社会主义光荣”,还有几张有些破旧了,看不太清上面的字,有一张上面画了好多热情洋溢兴高采烈的人,都拿着红红的语录,背*景好像是大会堂,下面只依稀看“万岁!万岁!”的字样,也不知道外公是什么时候贴的,又是怎么找来的这些宣传画?

    嗯?还有一幅字,难道是这这幅字有古怪?原来这儿没有这幅字啊,难道是最近几年才挂上去的?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这不是咱们的近邻兴化的大名人清代的郑燮、郑板桥所作的一首描写荷花的诗《芙蓉》吗?高泽肯定是研读过这首诗的,他也知道这首诗的独到之处,但凡诗人写荷,常是芙红蕖绿,出污泥而不染等词,而郑板桥的这首荷花诗却独辟蹊径,写荷却整篇不提一个“荷”字,仅借描写村女桥边照水时的神态,就把水中荷花之美丽表现出来——水中的荷花,竟使得西施般貌美的村女顾之“自惊”、“自惜”,如此,水中荷花的艳美跃然于诗意中。

    郑板桥是扬*州兴*化人,而兴*化和宝*应却是紧挨在一起的近邻,板桥作官前后居扬州卖画,后来成为“扬州画派”一员主将,也是赫赫有名的“扬*州八怪”之首。他先后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由于秉性刚直,不满当局腐败,他罢官归乡,取玩世不恭而关心民瘼的“怪”“逆”行动,民间流播其轶闻颇多,为后世所传颂。

    高泽抛开心中杂念,认真仔细的欣赏起这幅板桥的书法作品,字体带有典型“郑氏风格”的“六分半书”,以真、隶为主,并用作画的方法来书写。打开一幅板桥的书法,往往容易使人感到这是一幅画,或者说是一幅以画入字的书法。从章法上看,大小疏密,短长肥瘦,拱揖朝向,俯仰映带,参参差差。郑板桥生时多以书画作品“慰劳”一般平民,所以民间有不少真迹,但流传至今已所剩无几。鉴别字画的真伪主要看作品的风格、题款、印章和纸绢几个方面,只要发现一方面有问题,或几方面都没有问题,即可在短时间内决定取舍。高泽对这些方面还不太了解,只是知道其中的博大精深,可不是一般的人简单的能够学成的。

    不过观此字幅,纸面微微有些发黄,能看出来时日已经有些久远了,而两头的挂轴也有些许的磨损,按高泽的看法,这应该就是一幅年代久远的书法条幅了,至于是不是郑板桥的,这就得让爷爷和干爷来看看了,只是这幅字怎么说也是有些年代的东西,怎么就随便的挂在这儿,不妥善保存呢?难道是假的?不会吧,这几天总是听到什么假货、假货的,烦不烦啊,来件真的行不?高泽竟然有些期待这幅是真的板桥的真迹了。

    管他呢,高泽转念一想,这上面所写的荷花诗,自己就非常的喜欢,先把它取下来带回家去,慢慢的欣赏研究好了,反正外公放在这儿也不管它了,算便宜了自己,嘿嘿,高泽的那“阴险”的坏笑又出现在了脸上。搬了一大一小两张凳子放在靠近书轴的桌子上才费力的取下书轴,拿在面前细看,高泽越看越喜欢,越发的觉得这肯定是真的,是郑板桥的真迹,肯定的,没错,因为这时他也突然感受到脑海中的那个声音好像也发出了一种类似于“如释重负”声音,好像一颗心终于放到了肚子里的感觉,这让他放心不少。

    “小泽,小泽,吃饭了,吃饭了,下来!”楼下传来了外婆慈爱的声音,高泽知道,他的美食来了,口水又有点蠢蠢欲动了。“我来了,我来了!”高泽赶紧的从桌子上下来,随便找了个袋子,把那些挑好的连环画连同卷好的书轴一起装在一起,忍着到了嘴边的口水冲下了楼,嘴巴和肚子要紧啊!

    “咦?这棵树不对啊?怎么长成了这样啊?”冲下楼梯的高泽突然看见楼梯口对面的一棵银杏树有些古怪,可一时又说不出古怪在什么地方,不管了,先解决口舌之欲吧![www.kanshU.com]